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二章 借鸡生蛋 (第1/2页)
第七十二章借鸡生蛋 雷迅一掀开船模上罩着的红色绸布。/、qΒ\孙权的眼睛立马就亮了。 “这是蒙冲?”他起身大步走到摆在抬盒上的船模前,双手负后,半弯下腰,眯缝着双眼,细细的打量着。 雷迅和黄硕垂手并排站在他身后,笑而不语。 乘着孙权全神贯注看船模的空档,黄硕毫不客气的抬眼看了他好几眼。看上去,孙权不过二十多岁的样子,却老成的留了两撇八字胡子,中等个头,偏瘦,皮肤白皙,细眉细眼,文质彬彬的。 突然,孙权猛的回过身来,指着船尾问:“这是什么?” “这个可以叫做轮桨。用它来代替长桨,一来可以节省人力和空间,二来能够大幅度提高船的速度。”黄硕连忙收回目光,低眉顺眼的回答道。 “哦。”孙权若有所思,象是自言自语,“这么小。管用吗?”不过,他似乎很不看好那个象盾牌一样的高高翘起的船头,眼里含笑的又问道:“先生莫不是想用这个船头去撞击敌船吧?斗舰可能还不成问题,但要是撞上了大型的楼船,只怕首先散架的就是这蒙冲。” 看样子,孙权对战船还是很了解的。黄硕从容的回答道:“这就是它与旧式蒙冲不同的地方。它身上有减震装置,就算是全速撞上楼船的底舱,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更何况,我们还将用更牢固的办法打造船体。再说,这些狼牙刺的主要功能只是要紧紧的咬上对方的船体,便于我方军士登陆敌船罢了。” 孙权抬眼看了黄硕一眼,不动声色的继续挑刺:“在蒙冲舰上装拍竿,我倒是头次见到。只是这拍竿好生奇怪,这么小巧,怕是摆设吧。还有就是,蒙冲这么小,哪能禁得住拍竿那么大的冲力?不会把船弄翻吗?” 听到自己最为得意的设计点受到这样的置疑,黄硕不禁有些冒火,腰板一挺,正色道:“这是经过了技术改进的投石机,它一省空间,二省cao作人手。” 孙权眼底掠过一丝惊艳,踱到黄硕跟前,笑道:“先生说的很好,只是单凭一个小小的模型,很难让我信服。是好是坏。还是要等见识了它的威力之后才能下结论。先生,你说呢?” 不等黄硕开口,雷迅抢先说道:“君侯所言极是。只是,这种新式蒙冲是硕先生的新作,尚没有样船问世。在下认为,这种新式蒙冲对旧式的,以一抵三是绰绰有余。” 孙权微微一笑,不慌不忙的回到主位坐下:“也就是说,这还只是一种设想。请问,两位能保证它的攻、防威力吗?” 黄硕毫不犹豫的点头:“这一点请君侯放心。在下愿意立下军令状。” 孙权已经看出来了,这两位是有分工的。貌似技术全掌握在铜面硕叔手中。细细的打量着眼前这个身材削瘦的年轻人,他把自己熟知的几家造船世家的优秀子弟在心里全过了一遍,竟无一人能对上号。 他究竟是什么人呢?孙权暗叹一口气,轻笑:“先生言过了。如果真能造出这样的战舰,乃是我江东舟师之福。”略微盘算了一下,他还是很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么,雷坊主,就请先为我试造一艘如何?” 雷迅松了一口气:“在下斗胆问下君侯,先前的协议……” “当然暂且搁下。”孙权豪气的大手一挥,“我想请贵坊全心全意的研造新式蒙冲。”先前之所以一口气订下十艘蒙冲战舰。孙权是存了点小心思的。考察回来的官员报告,说这家船坊最多一年能生产五艘蒙冲舰。孙权却故意利用雷迅的贪婪,要他在一年之内造出十艘蒙冲,目的就是为了把黄老爹给逼出来。不过,现在他的想法变了。也许这两个年轻人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 “只是这样的话,敝坊就有些为难了。”雷迅摆上了一张苦瓜脸。 黄硕见了,心里暗笑,这家伙越来越能装了。 商人果真都是重利轻义的。不过,相比于新型的战舰,钱财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孙权淡笑:“我可以先付一部分定金。” 雷迅连忙摇头:“不不不,君侯误会在下了。在下并不是缺少资金。而是,研制新式战舰需要不断实验、测试和改进。敝坊地方狭小,实在是腾不出足够的地方来。” 据探子回报,这些天这小子为了扩建厂房而疲于奔波。原来是把主意打到了自己头上。“雷坊主的意思是要让我来提供厂房吗?”孙权不得不佩服雷迅的精明。 雷迅故意卖了个关子:“其实这对君侯是有百利而无一弊呢。” 孙权觉得很好笑:“雷坊主何出此言?”暗道,难不成我就这么象一个冤大头吗? “在下想,君侯不妨与敝坊签订一个协议。由君侯提供厂房和码头,敝坊出技术和人手,我们合作,共同研制新式的蒙冲。敝坊保证制造出来的这种新式战舰只能由君侯专买,不再向第三方出售。合约有效期限可以设为二十年,也可以设定的更长一些。到期之后,君侯可以收回厂房和码头。敝坊只撤出人手和资金。”这个借鸡生蛋的法子,是两人一齐商量出来的。十年的时间,足够去打造一支水上王牌舰队了。 “专买!”孙权眉峰轻挑,嘴角不由的微微翘起。这是个很不错的主意。十年之后,他将白白得到所有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呵呵,他越来越欣赏眼前的这两个年轻人了。还好,种种迹象表明,这个雷迅只是一个纯粹的商人。目前还没有与他为敌的意图。 于是,双方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孙权授权张昭去和雷迅谈判具体的合作细节。 两人的工作效率都奇高,三天之后,就签订了正式的合约。 在张昭的陪同下,雷迅选中了一个黄金水岸。在孙权的全力支持下,新厂房很快就建立起来了。 黄硕带着船厂的那帮工匠迅速投入了紧张的研发之中。 工人师傅们有长期的造船经验,正好弥补了黄硕实践不足的缺陷。几乎是以厂为家,黄硕和师傅们成天混在一起。 期间,雷迅收到了一封诸葛亮的来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