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出路 (第1/2页)
神龙元年注定是个不平静的年份。从年初的政变,易帝,改元,复国号为唐,再到年终时武皇黯然离世,桩桩件件,都充满了戏剧。可,不管怎样,这一年,终究还是这样过去了。 有些人,觉得这一年匆促得他还未及看尽繁花似锦;有些人,觉得这一年漫长得象是一世。 武皇的葬礼极其隆重而庄严。虽然一早她就已经留下遗诏,嘱后人去其帝号,复她则天皇后之名,与高宗皇帝合葬于陵。可大概在许多人心里,这位荣耀了一世的女人仍是一位帝王。甚至就连现任皇帝李显也在祭文中数度提及武皇的政绩与荣耀,表明他的帝位传承于武皇。 在李持盈看来,这篇充满感的祭文根本就是一种掩饰。虽然三伯父已经贵为帝王,可却仍是惧怕天下悠悠众口,深恐被人斥之为不孝。大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至登帝位后,就一直对神龙政变极尽低调处理,就连因功受封的“五王”也少亲近,甚至私下颇有不满之意。反倒重用一双弟妹以及皇后韦氏的亲族。哪怕是低调如李旦,仍旧担当了右千牛将军,负责护卫京师。 而大明宫中,韦后权冠后宫。唯一能在帝后之间如鱼得水,恩宠不减的就只有短短时间之内就晋位为昭容的上官婉儿。而这一切,除了因上官婉儿手腕圆滑之外,更因为帝后二人一个是拿不定主意的;一个却是有主意而少文采的;所以上官婉儿就成了帝后二人实际上的首席智囊,御用秘书。权势之盛远胜武皇之时。 神龙年间,整个大唐最有权势的不是皇帝,不是男人,而正是这些美艳绝伦,风华绝代的女人们。 韦皇后,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再加上年代一辈中最意气风发的安乐公主,俨然是百花园中盛放的牡丹,招摇着冠权天下的富贵之姿。在她们华美的姿后,李持盈,宛若园中一株茉莉,虽有清香,却是丝毫不起眼。~尤其是在相王和太平等人有意无意的遮掩下,几乎很少人还记得相王府那个崇昌县主曾在神龙政变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武则天的死,大概让参与了神龙政变的人都暗自松了口气。至此之后,再也不用面对那个可能会沉下脸冷言喝斥“尔等不忠不义”的老妇。可是对于武家人来说,武皇之死,绝对是雪上加霜的恶耗。 虽然神龙政变后,武家在朝中的势力已经大受抑制。可毕竟武皇尚在,就是皇帝也不得不心存顾忌。可是现在武皇仙逝,之后会发生什么,谁又敢保证呢?哪怕昔有“李武盟誓”,可人毕竟是善忘的。 葬礼过后,武家一群人悄悄聚于梁王府中,密谋后事。 在武家人中,老一辈最有权势的就是梁王武三思。可是此刻任由一群老少群激昂,他却仍只是沉默不语。 便有人冷哼:“兄长莫不是真的不打算管咱们这些族人了?也是,你是圣人的亲家,再怎样那些人也不会拿你开刀。就如同攸暨为长公主之夫,如今都从定安王晋成了定王一般。你们自是富贵荣华,哪里还管得族人是生是死?” 武三思皱眉,终于现出怒意。冷冷道:“你一群只看得眼前利益,何曾细想过其他?这般不晓事,还要赖我与攸暨不护着族人?武氏一族,后如何,还不是要靠我二人?我二人好,大家便好;若我二人也倒了,尔等或是收拾铺盖滚回并州,或是早早备好了棺材等死吧” 说罢,也不理面面相觑的族亲,拂袖而去。只是把一群武氏族亲留在前宅,武三思却并没有径直回到后宅。而是直接乘了马悄然入了临坊一栋大宅。 这栋大宅,富丽堂皇,华美异常,虽门前匾额只随意草书了“上官府”三字,可府中一应规格可比亲王之仪。~京中人俱知这上官府就是上官昭容于宫外的府邸。 从古至今,以嫔妃之,却在宫外建府别居的大概就只有这位上官昭容一人了。对此,皇帝李显倒很是理解:昭容宴请士子文人,为国招募栋梁,于宫外建府才方便行事。 有了皇帝的一句话,谁人还敢再多加言语?也真是,自建府于宫外后,上官婉儿果真常于府中宴请人墨客,居于附近里坊的百姓无不曾听到过府中丝竹舞乐之声与男男女女的欢笑之声。偶尔倒也又听说昨夜上官昭容又得了一首好诗云云…… 因是来熟的,武三思进了上官府也未让人通传,直接就直入后宅。远远听得欢声笑语,他还未走近阶前,却已有宫人先行迎出。笑着施礼,有意无意地拦在他前:“大王,此刻昭容有客,怕是不能见大王了。” 武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