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女冠_第四章 新的争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新的争锋 (第2/2页)

定下一个除去武三思的计谋。

    这一,正是则天圣皇后百祭。王同皎买通关节,令心腹家将埋伏于宗庙前,只待武三思前来祭祀时跃将出来,将他乱刀斩于刀下。

    百祭当,皇族、宗亲、群臣齐聚于宗庙。王同皎暗藏匕首,紧紧盯着武三思的行动,准备伺机而动。只可惜,武三思太过狡,整个祭祀过程竟一直都紧紧跟在圣人边,王同皎竟一直找不到机会。

    眼见祭祀将近尾声,王同皎心中既恨且怒,暗忖若是此刻错过机会大概就再也除不去武三思了。不得已,也顾不得避人耳目,在圣驾步出大后,趁着李显转之际,他上前笑着唤了一声武三思:“武叔父,小侄有一事请教,可否移步请教。”

    武三思看看王同皎,也不推辞,笑着跟他往边上走了几步却又停下了脚步。王同皎笑着相劝再三,他都不肯再走,只是笑道“有话这里说便是”。王同皎暗恨,又恐武三思早就知晓他的计划。更不敢就此作罢。

    于是,便笑着近前一步,看似亲近地去拉武三思的衣袖:“叔父还请听我细说……”

    他这一脚迈出,手已经握住早已藏于袖中的匕首。却不想他的左手还未拉住武三思,武三思竟突然往后一跳,转就跑:“救命啊王郎要杀某……”

    王同皎一愕,已亮出的匕首举也不是,收也不是,而十数丈外的侍卫和众臣已经转目看了过来。隔着人群,就连他的泰山大人,当今圣人也是满面惊愕地望过来。

    骑虎难下,王同皎在心中暗骂一声,厉声喝道:“武三思,你这yin乱宫闱、祸乱朝纲的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诸志士,且助我诛杀此獠……”

    随着他的大喝之声,原本埋伏于侧的家将便跃然而出。只可惜,还未奔近他,就被全副武装的侍卫团团围住。

    王同皎大惊,眼见自己的家将被早有准备的侍卫们如杀小鸡一般屠杀,自知是落入武三思的陷井。虽然心有不甘,却也只能束手就擒。

    “父皇,臣儿死不足惜,父皇您一定要看清边到底谁是真心谁是假意,切不可让人误我大唐啊”

    他叫得凄厉,可李显的脸色却越发难看。冷着铁青的脸色,目光深沉地望了眼王同皎,便转向边的韦后,沉声道:“我不该怀疑卿之言,这王同皎果然是想要谋害于你与武家表哥……”

    王同皎听得周俱寒,眼看着韦后投来淡淡一瞥,又转过去与李显低语细诉。虽听不真切,却也知道自己今大概是绝无幸免了。

    转目瞪视笑得沉的武三思,他一声啐在地上:“老贼,你今嚣张,他必如张氏兄弟一样首异处,头悬城楼,受万人唾弃……”骂完,他又转过头望向远处聚在一起的贵女,低喃出声:“卿原来恨我至此,竟如此误我……”

    长叹一声,便垂下头去再不言语半句,任由左右侍卫将他拖下。一场看似惊天动地的诛贼之战,就以有些荒唐的结局落幕。数后,王同皎便死在牢中。不过月余,定安公主便另尚了韦后子侄,仿佛是根本就忘了前夫刚刚死于牢中一般笙歌无度。

    而在神龙初年显赫一时的“五王”则纷纷被外授为官,远离了政策中心。又过得数月,便获他罪而贬斥于千里之外,莫不郁郁而终……

    大唐的政坛上,一群新的政治明星被捧了起来。除了韦氏和武三思的心腹之外,另有两个极为特殊的人物。其中一人,就是京中道教领袖史崇玄;而另一个则是太平公主的人之一胡僧僧会范。以方外之授官封公,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自然,熟知内的叹的不是这两位得道高人是如何风骨不凡,仙人之姿,而是太平长公主的滔天权势。甚至有人窃语私议,就连四月间,圣人终于立了卫王李重俊为太子之事,也是因为太平数度进言,圣人才不顾韦后反对确立了太子之位的……

    神龙二年,大唐的长安城中,明里暗里,一场新的争锋正悄然无声地展开。

    敌对双方是以韦后、武三思为主的韦后派与以太平公主为首的李氏宗亲一派。风雨**来,长安城中却看似平静无比,完全沉溺于一派歌舞升平之中。迟钝的全然嗅不出半分异样,可生敏感的,却早已暗暗为今后悄然做着打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