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 权柄握于谁手 (第1/2页)
李持盈自睡梦中惊醒。虽然已经记不清究竟梦到的是什么,却仍是出了一冷汗,心有余悸。 听着窗外一阵阵滚雷,她皱起眉头,转过脸去看着闻声而来撩起帘子看她的秋眉:“现在是什么时辰了?”秋眉低声应了一声,她却没有听清楚,只追着问道:“怎么天好似根本就没亮呢?三郎哥哥那头可有什么消息?” “贵主莫急,郡王那里并没有人过来传话。”秋眉低声劝着:“这雨太大了,成这样子,就是没消息也不出奇。” “就是雨一直没停,也该有些消息才对啊”李持盈望着窗外的磅礴大雨,难掩忧心重重。 这雨,已经下了一天一夜,可却仍是没有丝毫歇住的意思。倒象是天被捅破了,整条天河的水都倒泄而下般。 前天她在五王宅用的午饭,还没吃完饭,就有人密报。言说宫中事有异变,请郡王警醒。在那之后,陆陆续续有消息传来。说是今一早宫中就急召相公宗楚客等人入宫觐见,反倒是原本该行的小朝会却被取消了。而在这之后,更有韦氏之兄韦温及其族人以及韦党中得力的人纷纷入宫觐见,明显的,是宫中韦后要做出什么大动作了。 起初,她与三郎哥哥都以为可能还是那燕钦融之事的余波未平。可最后,却还是从太平公主府中探得了天大的消息:皇帝晏驾 太过意外,她几乎被惊到没了主意。最后还是三郎哥哥嘱她先行往相王府禀告阿爷恶耗。只可惜,她自回禀阿爷此事后,就被留在了相王府不得脱。如今也不知三郎哥哥是否已有了别的打算。 正在胡思乱想,突听得一声钟声。风雨中,钟声有些飘袅,仿佛是被撕裂了一般。可是,紧接着,便又是一声…… “这是……丧钟皇帝大行了……”虽然早知道皇伯父其实已经死了两三,可李持盈还是忍不住有些鼻酸。~未曾落泪,她就已经提起一颗心来。韦后举丧,那自然就是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只不知三郎哥哥现在…… 心中惶急,却无可奈何。此时此刻,她根本就帮不上什么忙,也只能守在府中等着消息。 举丧不过半个时辰,宫里就已经传来旨意。言说先帝留有贵诏,传帝位于温王李重茂。因新帝年少,由皇太后韦氏知政事。 这所谓的遗诏一出,明眼人就看出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了。温王李重茂今年不过十六岁,未及若冠,少不更事,从来都不是个聪慧得惹人注目的皇子。立他为帝,且由皇太后知政事,这分明就是重演垂帘听政之事。 虽然是看出来了,可此时此刻,却没有一人敢于反对。谁不知,由韦温统管的各府折冲兵五万余人如今就驻扎在京中,营中统帅正是韦氏的三个侄子。 第二,太极中,温王李重茂正式登基为帝。改元唐隆。而韦氏则堂而皇之地坐在帝侧,甚至连当初那一道珠帘也撤了去。同一时间,大赧天下。加封官爵。又赐封了相王李旦为太尉,寿郡王李成器为宋王…… 一场巨变,从表面上看竟是他们相王府最为受益。可实际上阿爷这个太尉不过是个没有实权的虚名,根本就毫无用处,甚至还不及大兄晋为宋王来得好。 “莫要妄言,且静观其变……”阿爷倒是宠辱不惊,一昧地保持低调。可李持盈却只觉惶恐不安,总仿佛还有大事将要发生一般。耐不住跑去五王宅与三郎哥哥商量,却正好撞上有人来访。 “僧人?这会儿怎么会有僧人来访?”看着李隆基似乎也是一头雾水,李持盈不住道:“莫不是又来与三郎哥哥相面的?”一句话说出口,看李隆基挑起眉一笑,她才觉自己有些孟浪了。 本来还想看看究竟是什么僧人会这时候上门,却不想那僧人一进门来竟先请李隆基屏退左右。~眼见原本在场的王毛仲等人都识趣起,李持盈也只得起**出。却不想李隆基竟是笑着唤住她:“元元**避往何处?难道为兄还会有什么事瞒你不成?”又叫住王毛仲:“毛仲也是……大师,此处尽是我的心腹,您若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那僧人目光微闪,沉吟片刻才终于道:“贫僧乃是受崔侍郎请托,来与郡王示警的。” “示警?”李隆基闻言大笑:“大师言过了,我一太平郡王,能有何难?”笑得虽然爽朗,可李持盈却分明瞥见他眼中寒芒一闪而过。 那僧人正襟危坐,似乎根本就没有感觉出一丝危机:“郡王,如今您已将大祸临头,难道竟仍是茫然无知吗?” “祸?此祸从何而来?”李隆基微笑着。可立在他后的王毛仲却抄起手来,轻抚着自己的袖口。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