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 君恩何必逆天怜 (第2/2页)
内的金娇玉贵们响成一片五月的雷雨,然后如天边明霞般的笑,那才是阿娇原本的设想。只是在迎头看进刘彻探寻的眼时,竟就定定站在那里,再也走不动。 阿娇这词里是那么刻骨的生死大爱,只是却透着抹不去的哀苦,这就是阿娇此时的感觉么,是生死不离的,在一起却又显得无奈,本该两心如清风明月,坦荡无私,却把彼此的顾惜酿成了一杯黄连酒,如此香醇,却让人喝到嘴里,只是nongnong苦涩。 阿娇知道,刘彻是听不明白词里的意思的,整首歌,最重要的是那句“于是不愿走的你,要告别已不见的我”,那个听你许诺“金屋藏娇”的小傻妮子,已经不见了,所以……阿娇却忽然明白过来自己为什么这么别扭了。只因,她再溶入阿娇的角色,却终究不是阿娇,只似冷眼旁观,所以偶尔心动,却依然生满了隔阂。 若,刘彻许以重诺的是她乔雨,她就能够心安理得的做刘彻争风吃醋堆里的那小小一个么。应该……是不愿的吧。 刘彻远远地朝阿娇伸出了手,脸上的笑,不甚安定。经过这些日子,他倒是知道了,这个阿娇啊,原来竟还是个吃软不吃硬的。 于是,刘彻开始渐渐在冷硬的表情之下,少少露出那么一点点稍不注意就隐没了的痛楚,于是,他竟渐微地觉得阿娇身上那些冰做的棱角,渐渐软了下来。 阿娇,始终是不擅长隐藏,虽然用淡冷的态度盖起了娇软,刨开冰屑之后,却依旧温热得如一池温汤,这样,真的是很好,很好。 阿娇看了看左右两边,觉得她终究没有这个勇气在众目睽睽之下,迎向刘彻那只希冀的手,因而退了几步。 刘彻却是不肯轻易放走阿娇,急步赶了过来,强拉住阿娇便向殿外奔去。 殿内的众人只来得及远远看见一黄一黑的两片衣摆在眼前飘过,然后帝王和陈娘娘就不见了人。留下满室表情各异的女人,以及心思各异的王亲中胄,然后王太后挥挥衣袖,扔下一句,哀家倦了,就各自散了吧,然后王太后转身而去,王亲们便四散离开,最终留下面对这一摊子的,只有后宫的女人们。 相互看了看,每个人眼神各异,所共同的是妒忌,只是有些人妒忌得更温和一些,而有些人妒忌得更刻薄一些,更有甚者,妒忌得生出了那么些恶毒的念头。 很多时候,风波就是这样产生的,后宫从来就是阴谋陷井的作坊,一向喜欢量身定做。 于是,小事儿不断,不大不小的事也偶尔发生,但并没有伤及刘彻对阿娇的呵护之心,因而阿娇目前依旧安危无恙。 直到,偶尔有那么一天,长安城又在城东、城西各挖出一块石碑后,阿娇的平静生活,才被打破。 而这些事,表面上都和李少君牵连着,真正的主导者,却是大汉知名的阴谋作坊—后宫。 城东的石碑上写着:废后,陈氏,惑天媚主,当诛。 城西的石碑上写着:陈氏媚主,帝不相离,取元十载,是承天诫。 谣言向来如同春日里的花,见着雨就长,见着阳光就开,见着风,必然能传到天边去。 于是,内外众臣连名上表,请诛陈氏。帝不语,内外大臣,都以自己的方法向帝王表示着自己的意志是如何坚定。内臣长跪于宣室殿外,风雨不扰,外臣跑于宫廷方向,阴晴无阻。一跪两日,连百姓,都渐渐响应起内外大臣们的做法,纷纷跪求。 刘彻坐在宣室殿,心中的孤苦却不知该向何人去言说,说予阿娇听,阿娇却似不再乎一般,究竟是笃信他能护好她,还是连生死都不在意了,他已经被压着不及深想了。 看向殿外跪着的内臣,刘彻冷冷一笑,真没想到,他们还真能跪上两天,若用这心思好好为江山社稷,何愁四夷来犯,边关不宁。 这回,刘彻不能再用血来结束这场跪谏,否则会引得天下臣民们,更加容不得阿娇,只能是找个无关紧要的,杀鸡敬猴。 只是,刘彻到现在还没有想到这个人,正跪着的人不行,不在的,许就可以了,只是这个人还得不伤国本,无妨民心。 刘彻的目光看向几案上的一堆奏表,眼光忽地与几案上的一只小盘子纠缠了一会儿,心底便开始有了计较。 这事,因此人而起,自然这后果,该由此人来了力承担,不是么。 150的收藏了,谢谢大家,继续努力,到500的收藏,我就会加更半章,到一千就日更两章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