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女主播_第七十三章:父子对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三章:父子对话 (第2/2页)

  “呵呵,师太放松,新闻就是要体现你们的日常生活。你们平时怎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这样拍出来才真实彭佳解释道。

    “不用唱歌?”

    “不用。

    “要不叫孩们跳个舞?”

    “懂得跳吗?”彭佳问。

    “不懂。”孩们倒是无惧镜头,对着彭佳有问必答。

    “那你们平时都玩些什么呢?”彭佳拿着话筒问小小。

    “听师太念经。”小小口齿不清地回答。她的唇腭裂的毛病,让她就是想说话也说不清楚,但由于生活在草庵这个环境里,孩们和两位师太见惯了她打小这幅模样,并没有人带着怪异的眼神看她,所以就算说得不清不楚,她仍是有勇气大声地回答。

    “我帮师太扫地。”一个看上去六七岁、机灵点的女孩插了一嘴…···

    吴瑞文又取了一些草庵的外景,然后进到草庵内·拍了师太和孩们的日常生活。透过取景框,看着两位师太和孩平恬淡知足的脸,吴瑞文心里有丝丝的感动。

    山中无甲,寒尽不知年!

    在这样岁月的轮转中,两位青灯礼佛的师太,却误打误撞成为了这些孩的母亲……

    而画面里的彭佳,在两位师太和这些孩面前,一点都不显得突兀,那是因为她脸上那份投入·好象她一直在这里,一直都在关注着这件事,一直没有离开……

    吴瑞文出了三秒钟的神,却捕捉到了彭佳最完美的侧面。这个画面,彭佳蹲在地上,举着话筒面对着孩,侧对着镜头,而孩们身后,站着两位神态恬静的师太,吴瑞文把镜头拉远·取了一个中景,将这幅画面永远定格。

    这——是他在大华电视台做的最后一条新闻了,从明天起,他就要接受父亲的委派,到南阳县团县委,任职团县委书记,从此告别心爱的电视记者工作,走上仕途。

    虽然这条路不是他所愿的,但中午吃饭时,父亲的一席话却深深撞击了他的心灵·让他有所触动。

    并且,他的离开还能成全彭佳,何乐而不为呢?

    “行了·彭佳,画面够了。下面开始采访。”吴瑞文收敛心神,不管怎么样,先专注做好这条新闻。他能看得出,彭佳对这条新闻非常重视,否则,就不会放下新闻热线的工作,劳烦两位大姐了。

    正因为这样·他才要努力做好也许是他今生最后一条新闻。

    至少·这条新闻还是和彭佳一起做的。

    “好,知道了。你休息一下·我和师太沟通一下。”彭佳浅笑嫣然。

    “我去找个采访背景吧,你先沟通着。”吴瑞文说着·提起机器就向草庵门外走去。

    他把三角架架好,把摄像机固定在三角架上,然后比划着取了几个景,感觉都不是很满意。

    最后,他把画面定格在以草庵为背景,感觉颇能衬托谈话的氛围,于是才松了口气,关了机等待彭佳。

    在一条新闻里面,采访是否成功十分重要。如果与采访对象沟通不好,让他们表达得不够到位,那么就会严重影响一条新闻的可看性。彭佳耐心地向两位师太阐明自已做这条新闻的方向,以便她们理解之后,能把自已的需要说出来。

    在彭佳做这一系列工作之时,吴瑞文从口袋里掏出烟,随手点上了一支。

    这包烟是下午他临出门时从家里的茶几上随便抓的,此时一看,竟是软包的中华烟,不由苦笑了一声。

    父亲几天的烟钱,比自已一个月的工资都要高。

    吴瑞文的脑里,不由浮现出下午父亲和自已的对话。

    这段重要的父对话是吃完午饭之后,吴瑞文正坐在客厅里收看正午的《新闻30分》,从央视的画面里学习摄像角度,这也是他日常的必修课。

    同一件东西,同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拍摄能够体现不同的情感和态度。

    每次看央视的新闻,吴瑞文都会下意识地进行比较:这个画面如果是自已会怎么拍?从哪个角度拍?用什么样的手法进行表现?

    这样的琢磨与看电视新闻两不误,被他视为午间休息的一大享受。但今天,这享受却被父亲打破了。

    “儿,咱们得好好谈谈。”吴鸣难得在家吃午饭,但据此时吴瑞文的分析,老爸在家吃饭就是为了堵自已来着。

    见父亲把电视关了,摆出一幅郑重其事的脸,吴瑞文不由地紧张起来,他有种预感,父亲将要说的事,将会影响他的未来。

    “明天,你们这批干部就要分配指定到各县去挂职了。”吴鸣道,虽去哪挂职,在他心里已经有了分寸。

    “我不是说不去了嘛?”吴瑞文一听,头就大了,立即抗议开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