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一十四章:神了(4更求月票) (第1/2页)
,大文豪 此文,无一不对了陈如峰的胃口,可谓是共鸣。 最重要的是,此文文辞之优美,对景色的描写,带着几分仙气。 于是他眉梢带着期待之色,继续听着儒生们读下去。 之后,才开始谈琴了,不过却是以琴而拟人,虽是说琴,本质上,却是伤感知音难得,通过这琴,却是道出了隐士的心怀。 这仿佛…… 就好像是在诉说陈如峰一般。 陈如峰已经是如痴如醉的,一面听,一面下意识的觉得渴了,便随手想要端起茶盏想要喝茶,只是‘茶’入了口,顿时一股苦涩传来,他猛地一惊,儒生们也都惊呆了,纷纷看向陈如峰,有人不禁哄堂大笑起来。 陈如峰顿时汗颜,忙尴尬地想擦拭自己的衣襟,谁料这衣襟越擦越是黑漆漆的,不曾想到被这文给迷住了,居然一下子将墨汁当成了茶水。 儒生们便都笑得俯仰起来。 陈如峰这时却也不恼,徐徐询问儒生们:“这文章,谁作的?实是佳作!” 他问出这话,显然是有点痴了。 方才明明有人告诉他,这是陈凯之所作。 便有一儒生道:“乃是陈凯之所作。” 陈如峰一呆,一张面容里满是不可置信,不过也是一会儿的功夫,他便回过神来,淡淡评价起来。 “观文,便也能略知心性,此文……与老夫之所想,不谋而合,文辞优美,实是让人意外,他走了吗?” 人就是如此,一篇文章,犹如一首歌一般,若是文章好,而且正应了人的心思,那就不免连陈如峰这样的人,也都不免生出了敬仰之心。 实是不可多得的好文啊。 一旁的王庆书见状,顿时脸色发青,自然是很不甘心。 陈凯之这么容易的就博得了陈如峰的好感? 他自然是无法忍受的,因此他不由又编排起陈凯之。 “这陈凯之,最擅长投其所好,想来他故意写下此文章,便是……” “不。”陈如峰这一次并没认同,而是朝王庆书摇头道:“好的文章,必定是心有所感,否则如何能生搬硬套?” 早有儒生,火速的出了殿,匆匆去寻陈凯之师兄弟二人了。 可过了一会儿,那儒生回来,却又苦笑不得:“人没见,可是……那诵文亭里,又多了一篇文章。” 还有…… 这一下子,陈如峰和儒生们顿时都哗然起来。 疯了啊。 王庆书道:“我看,此人……此人……” 他此时,竟发现自己词穷了,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所以然来。 这实在很尴尬啊。 “文章呢。”憋了半天,陈如峰终于急切地道。 “学生拓来了。” 陈如峰接过了文章,忍不住开始念:“富贵尊荣。忧患谅独多。富贵尊荣。忧患谅独多。古人所惧。丰屋蔀家。人害其上。兽恶网罗。惟有贫贱。可以无他。歌以言之。富贵忧患多。” 这是一首诗。 此诗比那文章,文辞上差了许多,却朗朗上口,最重要的,一句富贵忧患多,却是直接道出了陈如峰的心声。 陈如峰一呆,不禁道:“此人实是深不可测,想来他还没有下山吧,老夫去看看。” 这诗实在很有意思,至少陈如峰读起来,就不由自主的起了共鸣。 他急切地走出殿,儒生们一看先生出殿,也纷纷的追了出去。 王庆书不禁呆了一下,他脸色很不好看,想起什么,却没有追上前去,而是径直朝着晏先生的书斋方向去了。 这一行人,心急火燎的途径到了诵文亭,有人眼尖,道:“快看,那儿……又多了一篇文章,那陈凯之,方才一定来过。” 陈如峰身躯一震。 这个陈凯之……神了啊。 只一夜功夫,哪里来了这么多诗词文章? 他顾不得去庐舍了,而是匆匆的赶到了亭子,却见亭子里果然贴着一行短诗,他喃喃念道:“淡淡流水。沦胥而逝。泛泛柏舟。载浮载滞。微啸清风。鼓檝容裔。放棹投竿。优游卒岁。” 呼…… 此诗中的淡泊和悠闲,真是跃然于纸上,若是静下心来感受,这种从容不迫的悠闲。 实在是…… 实在是…… 他长吐了一口气,便道:“人就在附近,去庐舍。” 儒生们一个个如痴如醉的看了这诗,竟都被这诗中的美好意境所感染。 他们身在山中,厌烦了尘世,现在看这诗,不正是自己现在想要追求的境界吗? 这诗,仿佛能通神一般,有魔力,能让人一看便喜欢上了。 众人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