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二章:相思 (第2/2页)
这样说自家jiejie的。”芳菲转头轻轻责怪了明媗一句。 王老先生却大笑数声,击掌赞道:“确实厉害!能将老夫的拙文倒背如流,纵然是寻常书生也未必能做到呢!” “哎呀!” 芳菲惊呼一声,立刻站起身来重新向王老先生行礼:“您就是临湖公本人?妾身真是有眼不识泰山,班门弄斧了!” “哪里哪里……”王老先生将芳菲虚扶起来,由衷地感叹说:“如陆夫人这般才女,也是老夫生平仅见啊。能得陆夫人谬赞,老夫也不枉此行了。” 芳菲也不是神算子,能一下子算到这姓王的外地老人就是那位名扬天下的临湖先生。但他的名气真的很大,王族又是鉴州大族,芳菲只是本着捧一捧人家本家——起码是老乡——的原则来说了几句话,没想到居然歪打正着。 王谦,自士翰,别号临湖先生,因为他是江南鉴州人,便被人称为王鉴州或王临湖。他与宁川公缪天南同为同安学派代表人物,所作八股文天下闻名,是读书人考科举必看范文。 芳菲当年为了想替陆寒“摸题”,狠狠研究过当世许多程文大家的文章,王谦的文章当然也在其中。 “当初先帝曾赞临湖公‘天下才气,占去十之七八’,这句圣谕可是家喻户晓,想不到能亲眼见到您!” 拍马屁就不要怕rou麻。芳菲两世为人的经验告诉她,没有人不喜欢听好话,只看你说的好话有没有戳中他的要害…… 文人最受不了的就是被人夸文章好,有才气,名声大。芳菲就使劲地往这方面夸王谦,何况王谦确是一位声名卓著的大儒? 等知道芳菲是鹿城学政陆寒的妻子时,王谦又愣了一愣。 “原来是陆子昌的家眷。”王谦不自觉地点头微笑:“那就难怪了。” 这句话可以当成赞美来听吧……芳菲有点拿不准。 后来才从王谦口中得知,他这回来鹿城,就是应了鹿城府学陆寒的邀请,来给鹿城府学的学子们讲学的。 芳菲听了以后没有多说什么,脑中却灵光闪动。这就是缪一风来和陆寒密探的,同安学派和陆寒的合作了吧? 马上就要秋闱了,这种关键时刻能请到王谦这种举世闻名的程文名家来讲学,对府学的学生无论是心理上还是学业上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啊。 这么说来,对陆寒而言的确是一件好事吧。至于他们合作的详细情形,芳菲就不清楚了,也从没过问。 说了一会儿话,芳菲便带着明媗告辞了。虽然这儿只有一老一少两个人,老的年过花甲,小的还不到十五,但她们两个女子也不该和外人相处太久。 等她们临走的时候,王公子将她们送到船边,忽然叫了一声“蔡家meimei”。 “蔡家meimei,往后你可要小心了!” 王公子——他单名一个荃字,殷殷叮嘱明媗。 明媗怪不好意思的,低头“嗯”了一声,双颊飞起两片淡淡的红云,转身跟在芳菲后面上了船板。留下王荃在后头呆呆的站着,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回到陆家的船上,天色已近黄昏。 既然明媗没事了,那自然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看了晚上的点荷花灯再走。 果然,才刚刚入夜,翠湖的湖面上就逐一亮起了一盏盏彩灯。 每一艘小船和画舫上都燃起了各种造型的荷花灯。有华贵的、素雅的、精巧的,也有一些其他的牡丹灯、桂花灯等等,不一而足,将湖面点亮得如同天上银河一般璀璨。 等芳菲和明媗用过了简单的晚饭,轻轻撩起窗上的纱帘朝外看去,便看到有许多人往湖水里放纸灯。 这种纸灯都是由不宜进水的油纸叠成荷花形状,上面点着一根小小的蜡烛,里头往往是写了些放灯人的心愿。 西南传说,在六月十八这一天放了河灯,写在河灯上的心愿就能够达成。 也有少男少女把情诗写在河灯上,让河灯顺着水流飘向远方,期望着有缘人能够捡到——当然这就纯粹是市井之间的游戏了,大户人家是不可能做出这种如此“不知羞耻”的事情的。 王荃站在甲板上,看着满湖的河灯,也把写了自己一首新诗的荷花灯放了下去。 旁边的家丁只当少爷随大流放灯,却不知他真是写了一首情诗放了出去。 那惹人怜爱的小姑娘会捡到这盏灯吗…… 王荃有些自嘲的笑了——她应该连船舱都出不去吧,哪有可能呢。 只是,这十三岁的少年,终于尝到了所谓“相思”的滋味。 还在找”竞芳菲”免费小说 :””,,精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