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择_248没节cao的闯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48没节cao的闯客 (第1/2页)

    248没节cao的闯客

    “……孟兄也知道,我这铺子,不单单是租金不低,这其中,支撑一个铺子尚有许多琐事,且不提别的,就是这铺子里的许多管事、伙计,每月需要支付银子就是一笔不菲的账……

    那些泼皮、官府,其实开销并不是特别大,只是每到年节,没有专人打点,终究是个麻烦。

    ……如今这铺子里的东西,一部分靠孟兄提供,一部分靠我们自己进货,这搜集奇宝也是一项支出。

    获利吗,咱们刚开张,尚不好说,孟兄看这样如何?”苏青木顿了顿,把心里一早想到的腹稿提出。

    “我有两个意见,我们苏记奇宝斋出一份契约,请孟兄为我们奇宝斋的首席研究师,孟兄的研究费用由我们铺子无偿提供,但是有一点儿需孟兄注意,孟兄的东西也只能给我们苏记,不得转卖他家。这样除了每月孟兄的研究费用,我另外给你三十两银子,这还是暂时的定价,如果生意好,这个价钱还会变动,我还会有所提升。”

    这其实是苏青木一早打好的主意,孟涛此人,虽然才十岁,苏青木却看好他的前景,在这个人人尚文的时代,孟涛这种人发展的机会很少,苏青木这个条件,对于孟涛这种人吸引太大,由不得他拒绝。

    孟涛低头沉思,苏青木这个提议对他诱惑太大,他知道自己的情况,读书不是很好,将来弄不好也只能走父亲的路子进工部。可是工部是个什么情况,他比谁都清楚,苏青木提出的条件,远比他将来进工部还要优渥。只差了一个名分问题。

    苏青木不急,看着有些意动的孟涛,微微一笑。“孟兄觉得如何?”

    孟涛抬头,眸子里亮晶晶的,强压下心头的震撼,“我想听听青木的第二个主意。”

    不着痕迹的点了点头,遇到大事不急不躁,孟涛此子,是个可造之材。最主要的,孟涛今年才十岁,苏青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才是自己捡到的最大宝贝。

    “第二个主意,之前的条件跟第一个一样。孟兄还是需要签一份合约,孟兄的研究费用由铺子出,但是产出必须也要给铺子,不过每个月我们不付银子给孟兄,只是每个月给孟兄一成的收益。”这个提议,苏青木显然极有诚意,只是怕这个时代的人不容易接受,所以才把那月银的事情放到了前面。

    孟涛纠结了。

    不是苏青木提的条件苛刻,相反太过优越。一时间让他有点儿反应不过来。

    三十两银子?孟涛心中震撼,别看他前次从苏青木手中拿走一百两银子,却也知道那银子来的太过容易,所以心中没什么负担。

    可如果每月让他从苏青木这拿走三十两银子,他心中却有负疚。

    要知道,在古代。银子一直是紧俏货,可笑的是现代影视剧里动辄几千两、几万两的银票满天飞,那简直就是扯淡。

    其实,中国古代银子缺乏,金银的价值一向是很高的。

    古代人使用更多的其实不是银子,而是标准的方孔铜钱,一枚称“文”。

    白银和黄金按“两”融锭,古代的钱自唐以上的各朝各代虽然单位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一元钱等于一百分这样明确。

    中国历史上,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二十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十八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可知一两黄金约可以换八到十一两白银不等。

    正常情况下,一两黄金约可兑换八至十一两白银;一两白银大约可换到一千至一千五百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一贯钱或一吊钱就是一千文。

    在青圜,孟涛不知道别人,他父亲工部侍郎正三品,一年的俸禄也不过百十两银子,在乡下,七八两银子都可以买上一亩上好水田了,可见苏青木每月给他三十两是多大的数目,这还不提他无偿答应自己的研究费用。

    孟涛纠结,不明白为何这人要做这明显赔本的买卖,那轮椅眼下虽赚钱,可不是长久之计,谁知道哪一日就没人想要那物事了。

    再说自己研究那些东西,孟涛虽不经常出门却也知道,那些基本上都是些无用的东西,就连府里的下人都偷偷议论他痴傻……

    “孟兄如果一时决定不下,不妨回去跟二老商量一番,再做决定不迟。”古代虽没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但凡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