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八章 团聚 (第2/2页)
的女孩儿差,如是想着,陆绵的心里,半喜半忧。 晚膳时分,柏松堂里欢声笑语,慕老太太被搀扶到了红木大圆桌的上首处,身边,环绕着儿孙们,便连从前不敢奢望能欢聚一堂的两个女儿,也都在身边,老太太的笑容中,愈发透出了一分知足常乐的悠然喜悦。 用罢晚膳,慕昭扬招呼着李云赫和陆鸿山去了书房,李慕氏姐妹二人留在柏松堂陪着慕老太太说话,柳氏便带着儿女们各自回屋了。 “娘,我瞧着绵jiejie有些不大开心呢,明儿您跟二姑母说一声,许了绵jiejie和女儿去五福寺上香祈福吧?再说了,过了那日,女儿就不好再出门了……” 环着柳氏的胳膊软语央求着,慕嫣然说到最后,已带出了一丝扭捏。 大梁的女儿,成亲前一个月,就不能再出门了,整整一个月窝在自己的绣房内,美其名曰待嫁。 点头应着,柳氏话语惋惜的说道:“绵儿是个难得的好孩子,就是时运不好,恰好赶上你二姑夫来都城述职,否则,要是在冀州的话,如今怕是都该当娘了。” 轻轻叹息了一声,慕嫣然不解的问道:“娘,娘瞧着,前次襄王妃来府里的时候,分明极喜欢绵jiejie的,怎么后来就全无消息了呢?” 柳氏对此也一知半解,摇了摇头,一边猜测的说道:“许是觉得你二姑夫只是个三品官,绵儿的身份不大匹配吧?” 想到贺启钧,慕嫣然心口一顿,但愿,此事不要与自己有关。 襄王府朝晖堂内,襄王夫妇一脸震惊的看着儿子问道:“你说什么?” 眉目间尽是不忍,贺启钧一脸歉意的沉声说道:“儿子不孝,本该在父王和母妃身前尽孝,可如今……儿子心意已决,年前便已递了折子上去,西南流寇丛生,那儿的百姓苦不堪言,儿子愿去西南平乱。” 许久,屋内静悄悄的,只偶尔听到外边零丁响起的烟花爆竹声。 襄王妃眼中满是痛楚,看了一眼笔直的跪在面前的儿子,终究什么都没说,缓缓的走进了内屋。 “钧儿,你从小便个性极强,而且一向极有主意,这次的事,为父知道,你定是斟酌了好些日子的。” 目光炯炯的盯着贺启钧,襄王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好男儿志在四方,既然你已经决定了,为父也不再拦着你,只一条,凡事三思而后行,多想想为父,和你母妃。” “儿子谢过父王。” 俯身磕了一个头,贺启钧缓缓的站起了身。 “什么时候出发?” 站起身看着已与自己比肩的儿子,襄王沉声问道。 “过了年,正月二十五启程。” 微蹙着眉头,贺启钧轻声答道。 伸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襄王朗声笑道:“心里别多想了,我和你母妃,还没到七老八十需要儿女们惦记的岁数呢,再说,有你meimei在,她可比你贴心多了。” 襄王故作轻松的话语,让贺启钧的心里,没有方才那般沉重了,点了点头,他沉声应道:“父王放心,儿子不会莽撞行事的,此去一年多而已,不会超过两年,儿子便会平安返回都城。儿子不孝,只能等到将来回来了,再加倍孝顺父王和母妃,还望二老保重身体,勿要让儿子牵念。” 点头应着,襄王叹了口气说道:“为父也是从你这个岁数过来的,你心里在想什么,为父心里清楚,好好拼搏,老天爷不会辜负你的。” 说罢,襄王用力的拍了拍儿子,径自进了内屋,去安慰襄王妃了。 顿在地中愣了好一会儿,贺启钧深深的叹了几口气,慢慢的转过身,踏出了朝晖堂。 漆黑的夜空笼罩了大地,空气中,还残留着白日的喧闹,贺启钧缓步走向后院,颀长的身影,在夜色下显得愈发孤寂落寞。 “那枝,那枝啊,哎呀,你真笨……” “要斜着折,这样梅枝插在瓶子里才能多开些日子,像你这日,没几日花就枯了……” “我喜欢安静的花,就是无论你喜不喜欢它,它永远都是那副模样,任凭白天黑夜,抑或时光流转,它还是它的模样,静静的花开花落,遗世而独立,自成一态。” …… 娇俏的话语声,依稀还在耳边回旋,而佳人,已与自己遥遥不可见,如今,她怕是满心欢喜的等着嫁给他吧? 心内苦涩不堪,贺启钧站在梅林边,只觉得从无有过的颓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