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一六章 儿子就是拿来反复利用的! (第1/2页)
几天后,淳庆帝偶然听到了这件事,就把医官传到御前这个事儿,医官把事儿一说,淳庆帝也问了同样的问题:“无非春困秋乏,也这么严重?” 在萧庆之面前,医官总要顾虑一下病人的情绪问题,所以不会把心底的担忧说出来。但是面对淳庆帝,医官没有这样的顾虑,而是把心里想的都如实说出来:“回陛下,萧公并非是只是秋乏,而是心神耗损重导致心气虚迷。气虚之症只宜细细调养,但微臣观来,萧公心思重,件件桩桩都耗费心力,故此连服了几日汤药也不见改善。” “那就让他好好歇着。”淳庆帝也知道他这儿为什么耗损了心力,想想有些于心不忍,有些事他不能去办,就想着让儿帮帮忙,没想到为了这些事,竟然耗损得这么厉害。 “微臣嘱了萧公,让萧公不要再却去书院讲,萧公倒是没再去,只是静养和汤药似乎都没起效。据陈尚令所说,萧公这几日醒着的时候少,不省人事的时候多,下官已请了院判去再行诊治,院判施了针也不见有起色。”医官小地答道。 叮嘱医官小心诊治,淳庆帝便挥退了身边的人,空空的大殿里,淳庆帝轻叹了一声:“云呐,是朕逼你逼得紧了吗?” 东宫里,顾弘承也听闻了,派人送了一大堆补元益气的药材去,第二天又揣着一匣上好的东珠亲自赶赴知趣园。本来顾弘承还以为没什么大事·只是小病小痛而已,但是看到萧庆之那形容不振、精神不济的样,顾弘承就知道,这回看来是病来如山倒了:“云,你这是怎么了,前些日看着都还好,这才月余不见,怎么就成了这样。” “殿下,我不碍事·只是犯困罢了,是他们爱往严重了说,这才好拘着让我歇着。”萧庆之一副怎么也不觉得自己有毛病的样,看着就是强打起精神招呼顾弘承。 见状,顾弘承也不多跟他说,让人扶了萧庆之去休息,又看玉璧问道:“云这是怎么了,我还以为没大碍,怎么看起来这般严重。” “损了心神,哪里是这样好补回来的·殿下也知道,他就是这劳心劳神的命,哪有一天不费思量。唉……不知道最近他遇上什么事,又不肯跟我说,总是一个人憋着,这样下去又怎么好得起来。”玉璧长吁短叹着,那伤心难过的样,连萧桢在一边都忍不住想掬一把伤心泪。 顾弘承当然知道萧庆之为什么劳心劳神,只得轻叹一声说:“都说珍珠安神,这些个的年头的珠你收着·看看能怎么用。我回头看看京里还有什么名医,也一道请来给云瞧瞧。” “谢殿下,这段日已请了不少医官过来·却都是一个说法,开的汤药也都没多大区别。若真能求得名医,为庆之诊治调养,想必庆之也能早日好起来。”玉璧当然知道这时候不能拒绝,拒绝了就代表心虚,她现在做足了为夫忧心的妻模样。 看着玉璧这忧心忡忡的样,顾弘承就算心头有那么一丝疑问,也都烟消云散了。在顾弘承心里·玉璧不是那种能演戏能遮掩的人·所以他一点也不怀疑地相信了,这就是平时攒人的好处:“你也别担心·会好起来的。” 送走顾弘承,又来了几拨人来看病·不是书院的大儒就是朝中的大臣,余下的人都被挡了,只说萧庆之需要静养,不方便接待外客。医官每天来诊一次脉,每一次神色都更那肃然一些。 最后连萧张氏都知道了,萧张氏倒是没想过要去管,但萧应之不一样,萧应之觉得就算不是亲哥,那也是自己从小叫到大,而且一直照顾自己的兄长,怎么能不去看一看。萧家这边也觉得应该派人慰问一下,毕竟上的是萧家的族谱。 所以,尽管萧张氏不愿意来,但还是进了知趣园的门:“娘和应之来了,贞娘,你也来了,快些请坐,桑儿去沏茶来。 “长嫂,兄长他真的很严重吗?”萧应之也不拐弯,直接就问出来了。 本着做戏做全套的原则,玉璧一点口风也不见转,继续一副忧心伤心的样:“唉,刚喝完药没多久又睡过去了,精神头愈发不如从前,我……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京里京外和宫里的医官们都请来看过了,汤药开了不知道多少,也扎了很多针,就是不见好转。娘,我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看着玉璧将脸埋在手里哽咽,萧张氏就是再不乐意来,也得开口安慰几句:“他身向来好,这回也不会有大事,你不是又有身了吗,注意着点,别到时候他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