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章 和静清寂 (第1/1页)
刘青在留听阁里,并不知道外面发生的事。听着琴声,望着窗外翠竹,她暗自沉思:基本上差不多都可以出师了,等这里开业,就没什么事了,又可以去浪迹名山秀水了。 “先生,请喝茶。”茗和看先生正慵懒地斜靠在竹榻上,俊秀的脸上兀自出神,不觉脸上一热,把自己沏泡的茶水斟出,缓缓上前奉给刘青检验。 “嗯,投茶量甚好,只是闷的时间稍稍长了一点,刚刚走神了?”刘青呡了一口,眼皮都不抬,问道。 “……是。” “茶道的精神是什么?” “和、静、清、寂。” “我给你们取名茗和、茗静、茗清、茗寂,便是要你们心境平和、谧静、清心、安寂。如果连心境平和都做不到,怎么能沏泡出清心爽口的茶汤?”刘青抬起眼来,一一扫视四个姑娘的神情。 “茶艺上讲究三泡,一泡恰恰没过茶叶,洗净茶上陈垢,也洗净我们的心上尘;二泡去除浮躁,茶叶慢慢舒展,安静、舒畅自然流淌在我们的眼里、心里;三泡悟尽其韵,如过尽千帆,唯有心境清明。你这泡茶,却是心上有尘,怎么喝,都不是好滋味。” “先生,我……”茗和楚楚可怜地低下头。 “你怎样?” 茗和不说话,泪在眼眶里打转。 刘青叹了口气,心里有些烦躁。 她知道这段时间这茗和、茗寂心里有些不静,是因为她。朝夕相处一个月,她又身着男装,这些豆蔻年纪的小姑娘,对她产生情动,倒也正常。可就是这种正常,让她无奈。 “我问你们,以后,你们要伺候的客人,翩翩公子也许很多。他们家境富裕,学识渊博,人品风流。你们当如何自处?” 四位姑娘都抬起眼来,惊异地望着刘青——这种羞人的事,先生怎么正大光明地拿来讨论? “如果,你对他芳心暗许,他却对你无意,你又如何?”刘青的目光隐隐扫过茗和的脸。 “先生!”茗和脸上一滞,腿一软,“咚”地跪坐到地上。 “或许,他对你们予以青眼,说愿与你终生厮守,甜言密语,哄你上手,到上得手来,却又弃如敝履。这样遭遇终乱终弃,你们,又当如何?”刘青不理茗和,又问。 房里一片静寂,只听到茗和压抑的抽泣,和窗外北风“呼呼”的声音。 “最好的结果,便是他许你以妾位,要娶你进门,你又如何?”刘青眼中一冷,“你或许会想,如此翩翩佳公子,必是我一生良人。于是跟着他去,作他妾氏,作他通房,然后呢?然后在他的宅子里与他的女人相互顷轧、争风吃醋、不择手段。因为不如此,无法存活。也许你会说,只要主母宽容,也就相安无事,可是,同是女人,如果你是妻,你愿意你的丈夫对着别人掏心掏肺吗?如果你有嫡子,你愿意别人的孩子来争夺你儿子的家产吗?” 茗和的抽泣声也停了,大家都呆呆地,一动不动。 刘青缓和了一下语气,道:“所以,必是无法共存,不是你下场悲凉,就是她下场悲凉。同是女人,相煎何急?” “最可悲的是,你那良人,弃妻子对他的一腔情意于不顾,对你说他今世只爱你一人。而他既可弃妻,怎不可弃你?待到明天,他便又抬一位新人进来,对她说,只爱她一人;后日,又抬一位。他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你到时,又当如何?” “只有自轻自贱,才被他人所轻所贱。”刘青一字一顿,字字诛心,“想要自轻自贱,还是自尊自爱,就在你一念之间。”说完,抬脚向门外走去。 “先生!”茗寂拉住了她的袖子,“先生,寂儿要问,难道喜欢一个人,也是自轻自贱吗?” 刘青停住脚步,叹口气道:“爱无对错,也无贵贱。可是,爱却要尊严!” “尊严?!”茗寂喃喃道。 “请守住自己的一颗心,不要轻予他人。这便是,先生对你们的忠告!”刘青语重心长说完,抽出衣袖,径自朝门外走去。 打开门,她却是一愣。只见李植正呆呆地站在那里,肩上全是雪,似乎已经站在那里很久了。 “李兄来了?”刘青摸摸鼻子,“我去看看小厮们收雪,然后过来看你写的制度。” 这段时间,刘青要求李植,写出各种规章制度,以明确的制度来进行管理,规范员工行为和明确奖惩。要求开业一年后,茶馆离开了李植也能正常运转。 李植答应了一声,看刘青穿的天青色长袍在寒风中轻轻摆动,雪地上留下了浅浅的脚印,渐行渐远。他只觉那人身上仿佛蕴含了无尽的知识和力量,让自己用尽心力,也无法与他并肩同行。 陆宝成的回信前几日也已经收到,他觉得园子的取名和各处的提名都甚好,建议如果万事俱备,准备在正月十五日开业。 茶居的培训已顺利结束。自那日尖锐而又直白地说过四位姑娘的感情问题后,她们沉寂了很多,不再如平时活泼。茗和与茗寂面对刘青时,目光复杂。 刘青不想解释。 要想练金钟罩,必要先日夜自我敲打,方可有成。 陆宝成是正月十日那天到的岳阳,他带来了派人到处搜集的罗贯中的几部著作:《三国演义》、《隋唐两朝志传》、《粉妆楼》,以及与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 刘青看着手中陆宝成递给她的书稿,神情黯然地静坐了很久很久。 不知是何等缘故,世上的大文豪,无论古今,无论中外,基本上很少有在生前就能得到人们承认的,往往晚景凄凉。中国四大名著的作者,莫不如此。 就在刘青如今所在的两年前,即公元1400年,七十岁的罗贯中,逝世于卢陵。这位老人,外号“湖海散人”,在颠沛漂泊的一生中,完成了他的巨著。当他以六十几岁的高龄,于洪武十三年从杭州千里迢迢来到福建建阳这个出版业中心,希望能出版自己的作品时,等待他的,却是失望!几年后,罗贯中悄然去世。 而施耐庵几乎和罗贯中一样,也是一生浪迹江湖。到了晚年,本想平淡度日。不想《水浒》成书后不胫而走,传入宫中,朱元璋见之曰:“此倡乱之书也,此人定有逆谋”,下令将74岁的施耐庵关进天牢一年多,经刘伯温多方营救,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1年)释归,途中病逝于淮安。 他们终其一生,倾尽一切,呕心沥血,给这世界留下了稀世瑰宝。可这世界,给了他们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