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四章 月球第一批居民 (第1/1页)
整个发S项目中,最重要的时刻来临。 这就是宇宙飞船的降落过程,高速运行的宇宙飞船。 它要在不影响航天员的情况下,减速到一定程度。 宇宙飞船内,开始响起警告的声音。 “宇宙飞船即将降落月球程序,防止降落过程中出现危险。请飞船内人员,做好安全措施。” 三位航天员,他们都经受过严格的培训。 等待这个机会已经很久,动作麻利的坐在自己的预定位置上。 这是三个悬浮在空中的椅子,他们坐上去之后。 从椅子上伸出几根机械臂,直接把航天员固定住。 这是通过引力技术,把椅子稳定在宇宙飞船的中心。 宇宙飞船就是坠落地球,受到一定的冲击,也会保证航天员的健康。 椅子周围又浮现出一圈能量防护罩,防护他们受到冲击。 地面的引力弹弓,立刻断开宇宙飞船的锚定点。停止给他供应能量。 防止宇宙飞船速度太快,直接撞击在月球上。或速度太高,月球无法捕获它。 它靠着自身的惯性,再加上引力干扰撤销后。 月球恢复引力平衡,对宇宙飞船的吸引力。 它按照既定角度,向着月球的方向飞去。 宇宙飞船准备完成后,给地面控制中心发来信息,请求降落。 在地面控制中心的于志远,张知等人。 他们仔细检查宇宙飞船的状态,察看星蓝模拟的宇宙飞船降落轨道。 所有专家都确定,这是降落的窗口选择的很好,十分安全。 于志远立刻同意宇宙飞船的降落请求。 宇宙飞船,接收到来自地球控制中心的信息之后。它立刻调整自己的姿态,开始进入匀减速模式。 这时央视媒体,又恢复关于登月的专题报道。 央视主播微笑的看着镜头,向大家介绍道。 “宇宙飞船,将会在今天登陆月球。 我们和大家,一起见证这个时刻。 我们在登月计划的控制中心,独家采访到飞船的制造商,星宇科技董事长张知先生。” 主持人介绍完后,他一挥手,屏幕上播放,记者采访张知的画面。 记者向着张知询问道:“张先生,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宇宙飞船登月的过程吗?” 张知面对镜头,他表现很自如,平淡的说道:“那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宇宙飞船登月的过程。 刚刚进入月球轨道,宇宙飞船就开始减速。 他的目的是让月球引力捕捉到它,而不是速度太高,直接擦过月球。” 张知说得同时,他的面前有光幕展现。 浮现出宇宙飞船登陆月球的动画场景。 “当它正式被月球引力捕获后,就开始进一步的制动。 向着我们在月球上建立的基地降落。 由于月球的重力很小,宇宙飞船可以很容易的制动。 再加上我们公司独有的反重力技术,它可以稳稳的停站基地的上方。 就是出现意外,宇宙飞船的外壳很坚硬。 航天员又做了足够的安全防护,他们的安全也能获得足够的保障。” 等到张知说完,演播室后方的屏幕,开始播放宇宙飞船现在的景象。 宇宙飞船在太空中稳稳的飞行,可以明显看到飞船的前方。有一个很大很明亮的天体。这就是月亮。 记者听完之后,她微笑的问道:“张先生,宇宙飞船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降落月球。到达我们在月球上建立的基地。” 张知竖起两根手指:“大概需要两个小时。” 画面转向在太空飞行的飞船,它接到控制中心的命令后。 飞船的前方开始喷出淡蓝色的火焰。 飞船上安装的电离发动机,开始进行制动。 按照飞船内置的程序,开始做匀减速运动。 央视的画面中,不断的播放飞船的画面和航天员的画面。 地面的控制中心,也紧张的关注飞船的各种参数。 不断的引导它的飞行的姿态,让它更准确的降落在月球上。 很快两个小时就过去,宇宙飞船开始降落月球。 它调整好姿态后,按照一定的角度,向着目标飞去。 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关注着宇宙飞船现在的行动。 这次要降落成功,对所有人的信心,都是一个极大的提升。 要是失败,那也会给人造成极大的打击。 张知神情淡定,面带微笑的看着宇宙飞船的降落。 他和众多专家一起,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完美,就是要保证宇宙飞船能安全往返地月之间。 他就是把极端危险情况都考虑到,在最极端的时刻,可以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没有惊心动魄,宇宙飞船安安稳稳的停在月球基地的上方。 这种平淡,没有出现任何事故,才代表着技术真正的成熟,一切尽在把握中。 月球基地的控制中心,开始和宇宙飞船发生信息交流,确认它的身份。 再通过地面控制中心的辅助确认,它们的智能系统开始联通。 守护月球基地的能量防护罩打开一个小口,供宇宙飞船进出。 当宇宙飞船稳稳地停在月球基地。 从央视的画面中,地球的大多数人,也第一次看到月球基地的景象。 这完全不像是他们想象的荒凉的月球。而是一个极为活跃的工业城市。 判断它是月球基地,最鲜明的特征不是它的环境,而是在快速行走的工业机器人。 王彦峰,周启杰,朱梓璇三位航天员看到宇宙飞船停稳后。 他们按照在地球训练中心进行的流程。 开始穿上宇航服,背上氧气瓶。 在队长王彦峰的带领下,他们三人打开,宇宙飞船的舱门。 一是走出宇宙飞船,踏入月球的土地。 这是月球迎来的第一批居民,他们将在月球基地工作几年时间。见证着月球基地的变化。 他们离开宇宙飞船,他们充满好奇,四下张望。不断的通过量子网络交流着他们自己的想法。 月球上是没有空气,也发不出自己的声音,他们的交流全靠量子的网络完成。 月球上的量子网络,甚至给他们每人,每天十分钟,和家人通话的时间。 观察到月球基地的场景,朱梓璇惊讶的说道:“这里真是太先进,和我想象的完全不同。 我还以为自己要担当设计师和建筑工人,一砖一瓦的建立月球基地。 没想到机器人已经给我们建好了一切,我们只需要指导机器人来完成任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