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三章 推理之魂 (第1/2页)
上午九点。 刑警大队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包括黑盾组在内的刑警骨干们,都参加了这次“护士服”连环杀人案的工作会议。 秦文泷总结了案件的严峻性和重要性,唠叨、徐司白先后上台报告了现场痕迹、尸检的结果。队里其他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刑警,也发表了看法。 接下来,就是白锦曦的犯罪心理画像,以及韩沉的整体工作报告了。 锦曦翻看着手里的一叠资料,忍不住又抬头,看了眼前排相隔不远的韩沉。 他听得很专注,长腿交叠,手搭在膝盖上。黑色夹克衬得侧脸越发棱角分明。 锦曦脑子里自然而然就冒出早上那一幕 他靠坐在小床上,而她趴在他怀里。他说:“如果我赢了,我要什么,你都给我。” 她当然听懂了,心跳的厉害,脸上却装傻:“哦,那你想要什么?” 结果他就用那漆黑漂亮的眼睛盯着她。 “要你陪我一起做梦。” …… 想到这里,锦曦的脸倏地又热了。谁知韩沉像是若有所觉,微微侧头,目光跟她一对,又移开。 只一眼,就看得锦曦的心头又是一荡。 太讨厌了。这个高冷又深沉的流氓! “锦曦,到了你。”唠叨喊了一句。 锦曦立马站起来,身旁的小篆兴奋地摇了摇她的胳膊:“小白加油!” 台下第一排,除了局领导,还坐了几个锦曦不认识的人,大概也是相关机关的领导。她站在灯光下,清了清喉咙,开口: “一、嫌疑人的年龄在30-40周岁间,相貌气质出众,从事企业中高层管理工作,收入较高,在女人眼中,是比较有魅力的男人。 因为目前发现的三名受害者,都拥有较高学历、体面工作,并且相貌姣好。嫌疑人能够成功诱拐她们,外表和自身职业收入不会差。而且在受害者胃中都发现高档酒食,即使是被嫌疑人逼迫食用的,也体现了嫌疑人的生活品质和喜好。此外,由于他表现出的娴熟作案手法和重度精神病态,这绝不是他第一次作案。所以他的年龄一定不会太小,综合上述,推测他的年龄在30-40岁间。” 台下众人都听得专注而安静,锦曦微微一笑,美眸扫视一周,继续说道: “二、鉴于三名受害者都在cbd上班,可以推断嫌疑人也在这个范围工作,或者在这里有住所,才能方便他观察、寻找目标。 他是典型的‘有组织能力’连环杀手。即具备高智商,能够对整个犯罪过程进行完美策划和冷静实施。而绝大多数有组织能力杀手,在虐杀被害者过程中,都会使用酒精这与他们的大脑结构以及麻木的情感有关,他们需要酒精唤醒刺激。对被害者的尸检结果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他的家中会有大量藏酒,并且会有酗酒的习惯,但是在工作场合可能会掩饰得很好。 三、现场的两个重要物证,是护士服和少了的手提包。目前还无法判断,嫌疑人为什么将手提包作为纪念品,从受害者身边夺走。但应当与他心中的执念有关。或许他认为手提包是女人身上最美的配饰,又或者他痛恨挎着高档手提包的女人。皆有可能。 护士服包含的意义则要更明显。首先,他是让受害者换上护士服后,进行虐杀,这只代表了恨和嘲弄,不代表爱。 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他恨和嘲弄的对象是什么呢? 不是真正的护士,跟医院也没有关系,否则他会直接去杀护士。吸引年轻护士女孩,可能比诱拐这些白领更简单。 他憎恨的,依旧是这些职业出色的女人。而他的‘护士情结’,很可能与童年或青少年期的经历,或者过去的某段感情有关。鉴于他未对受害者性侵,我更倾向于前者。 而他的定位很清楚,要报复的是“穿着护士服的女人”,而不是“护士”。说明这段经历发生时,他已经有足够的分辨力。所以当时他应该已经是青少年,而不是幼童。 什么情况,会让一个青少年如此深刻地憎恨‘换上了护士服的出色职业女性’呢?” 锦曦顿了顿,环顾一周,嗓音清冽而沉稳:“要么,是母亲的浪荡被他目睹;要么,他遭受的是更直接的伤害自己被人换上了护士服,并且被性侵害。” “噗……”前排有头发花白的局领导,一口茶喷了出来。后排的许多刑警,也露出尴尬或好笑的表情。 锦曦却很淡定,就事论事嘛。她还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呢,因为凶手虐得太狠、表现的仇恨情绪太浓烈了。 抬眸望去,一眼就看到韩沉注视着她。 而一旁的冷面,依旧面无表情,但是神色专注;徐司白目光温和,神色平静;唠叨和小篆则同时露出钦佩表情。 锦曦浅浅一笑,继续讲完剩下的结论: “从现场他所表现出的残忍、冷静、耐心和偏激的认知来看,他的心理变态程度已经很高,所以会拥有高智商变态者的一些典型特征: 在搜寻嫌疑人时应当注意:他很擅长言语表达,语言也富有煽动性和感染力。这会令普通人也觉得他很有魅力。但是相处久了,如果长时间深谈,你就会发现他的表达其实缺少连贯性,在很多细小之处逻辑混乱,话题容易跳跃。因为诸如心理变态者,他们的思维里都缺少‘中央组织者’,他们天生无法保证让自己所言所想,集中在一个方向上。这是心理变态者共有的缺陷*; 第二个特征是冲动易怒,比较情绪化。熟悉他的人会认为他喜怒无常。而冲动之余,他就容易实施犯罪。 他的情感也十分肤浅。无法感知情感,所以才能漠视他人生命。但他也许能引经据典,对情感夸夸而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