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明朝火器 (第6/7页)
比较有两点优势:1-属于一次性武器,成本低,易于制造。在战时有重大经济意义。2-重量轻,便于储藏和运输。 当然明代也出现过其他类型的火箭武器,如在宋型火箭的基础上采用两个并列火yao喷筒的二虎追羊箭,冷热兵器结合的三只虎鉞。最有创新意义的莫过于神火飞鸦、火龙出水和飞空击贼震天雷炮这三种了,这三种火箭完全摆脱了宋型火箭的范畴,不仅是在外形上,内在的结构也改变了。首先是战斗部,宋型火箭的战斗部是铁制的箭簇,杀伤力小,功能单一;神火飞鸦和飞空击贼震天雷炮的战斗部为爆炸型,并且含有铁片瓷片等破片来加大对人员的杀伤效果,火龙出水的战斗部则是纵火燃烧型的,在海战中可以焚毁敌舰。其次是推进用的火箭,以并列的火箭来增加推力,火龙出水更是采用了两级火箭,射程更远! 明代的火箭的性能在当时是领先的,戚继光在抗倭时曾经大量使用箱式发射的宋型火箭,并将其装在独轮车上,列于阵前,倭寇挡者披靡。但是到了清朝却从军队的装备中消失了,着实令人费解,在仔细分析了明代火箭的缺点后,对这种情况作了推测。 明代火箭有三大缺点: 1-杀伤力弱。当时的主力装备以宋型火箭为主。铁制箭簇对没有防护的士兵和马匹是手杀伤作用的,当时sao扰沿海的倭寇多数是没有铠甲防护的,因此在抗倭时发挥了作用,但是当明末与装备盾牌的步兵及重装骑兵的清军对垒时效果大减,清朝遂对火箭这种武器的威力产生了怀疑。 2-射程近。通常最多只有二百步左右的射程,远不及金属管型火炮(红夷大炮的射程最远可达十里)。 3-精度差。应该说是散布太大,曾经看到仿古制作的一窝蜂火箭在长城上射击的情形:32支火箭完全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杀伤扇面,毫无轨迹弹道可言。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是仿造的不好,而是宋型火箭在气动力外形上致命的缺陷所造成的,火yao喷筒绑在箭杆上造成了重心偏移,尾羽在普通的弓箭上起到扰流作用,从而使箭微速旋转,提高稳定性,但是对重心偏移的火箭而言则毫不适用,反而使火箭的空中轨迹无可预测。善于骑射清朝军队对这种武器自是没有好感。 神火飞鸦、火龙出水和飞空击贼震天雷炮这三种比较先进的火箭的外型也是值得探讨,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明朝当时的火箭设计制造时完全没有考虑到飞行时的阻力、升力等情况,神火飞鸦完全是单纯的模仿鸟类的外型。火龙出水的前端雕刻成龙头的形状多是出于迷信,没有丝毫的实际意义。这三种火箭在制作上是复杂的,工匠无法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上的一致性,并列喷筒的同时点火也是一个问题,发射时仍然有安全上的隐患,以上的种种问题限制了这些先进火箭的运用和发展。在黑火yao时代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火箭的设计者们,直到无烟火yao发明以后西方才出现了性能较为完善的火箭。 火箭种类: 飞空沙筒:能回收两级火箭,薄竹制成,左右各一个火yao筒,互颠倒,一个推进,一个返回,主筒内装毒火,用时先飞敌阵,主筒喷发,然后飞回。 一窝蜂:每支箭长4尺2寸,下有一个4寸长火yao筒。32支火箭齐射,可射300多步。一般装于战车上,每车十几筒。 弓射火石榴箭:专用水战火箭,箭头后有一个石榴型火yao包,药包用二三层纸包裹,外用麻布裹紧,以松脂封固,并使火线向前。先点火线后射出,中敌船后水浇不灭。 神火飞鸦:身用细竹编,外用绵纸封固,内装zha药,裱纸为翼,身下4支火箭,可飞百余丈,落地即炸,可焚敌船。 火龙出水:两级火箭,箭身是用5尺长毛竹制,有头尾。头尾两侧各有半斤重起飞小火箭一支。箭后附一个火yao筒,箭尾有平衡。多用于水战。可飞二三里远。 钉蓬火箭:水战用。有倒须铁头,射中后铁头张开刺钉于帆蓬上。后有多个喷筒,中后便着,焚烧蓬帆,其效力远高于其它火箭。 战车 飞轮:轻型战车,身以木制,以竹为蔽,备有火铳、火箭,平时可拆卸,6人携带。遇敌组装,可屏蔽25人。敌攻即发射火铳、火箭,击退来敌。 屏风车:轻型战车。前及两侧有屏蔽,以抵箭石,车内有火器干粮,每车3人,轮流推行。遇敌可通过孔眼射击。驻营时摆列营外为屏。 火龙卷地飞车:兽形喷火战车,木制两轮,立有猛兽像,内藏火器24件,两旁设盾牌,车前有利刃,上有毒药。每车4人,轮流推车。作战时士兵推车冲进,并点火器药信,于是神火、毒火、法火、飞火、烈火从兽口喷出,毒杀敌军人马。 火柜攻敌车:冲击型战车。车厢长方形,两轮,轮高2尺5寸,辕长一丈,柜宽2.8尺,高2尺,车厢下架5杆尖枪,上有火箭100支,顶有油毡。战时2士兵点燃引信,百箭齐发,冲入敌阵,近战刺敌。 冲虏藏轮车:轻型战车。车辕长7尺,前安大盾,高5尺,面画猛兽,张大口。前辕2层,架刀枪8杆,车厢中放有火箭匣,内有火箭40支,用士兵2人轮流推动射箭。 偏厢车:明代宗朱祁珏(景泰帝)在位的时候,郭登在大同曾造用于防守的偏厢车。辕长1.3丈,宽0.9丈,高0.75丈,厢用薄板,上置铳,编配10人使用,出则左右相配,前后相接,钩环牵互,车载衣、粮、器械并鹿角。之后成化、嘉靖、隆庆年间均造过偏厢车,隆庆三年(1569年),戚继光在蓟州曾造过偏厢车。其式——只用向外面一厢,每辆重600斤以上。不久明军守辽东广宁时,魏学曾又作改进——每2辆中设拒马枪1架,填塞间隙,车架上下用棉絮布帐围之,可以防避矢石,车上载佛朗机2挺,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架拒马枪上树长枪12柄,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车用卒25名。孙承宗车营所用偏厢车大致与之相同。 明朝前期火器装备: 全营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骑兵1000人;炮兵400人(管理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共计官兵5000人。装备火器:霹雳炮3600杆(步兵火铳);合用药9000斤;重八钱铅子90万个;大连珠炮200杆(多管火铳);合用药675斤;手把口400杆(炮兵防身用手铳);盏口将军160位(野战重炮)。 明朝后期车营(孙承宗): 关于车营的编制:战车子营按照营-冲-衡-乘-车分5级编制。每营4冲-每冲2衡-每衡4乘-每乘4车(偏厢车),合计战车128辆,配属给步兵子营使用。步兵子营和骑兵子营则仿造战车子营编制。步兵子营每100人为1乘-400人为1衡-800人为1冲-4冲3200人为1步兵子营。骑兵子营以50骑为1乘-200骑为1衡-400骑为1冲-4冲1600骑兵为1骑兵子营;另配一个2冲的骑兵权勇队(预备队),一共有2400名骑兵。 关于车营的装备:全营兵力:步兵3200人;骑兵2400人;辎重车夫512人;各级军官,侍从,传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