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章 伤心离去 (第22/103页)
不过故意装睡,引宝玉来怄他顽耍。 先闻得说字、问包子等事,也还可不必起来;后来摔了茶钟,动了气,遂连忙起来解释劝阻。 早有贾母遣人来问:"是怎么了?"袭人忙道:"我才倒茶来,被雪滑倒了,失手砸了钟子。 "一面又安慰宝玉道:"你立意要撵她也好,我们也都愿意出去,不如趁势连我们一齐撵了,我们也好,你也不愁再有好的来服侍你。 "宝玉听了这话,方无了言语,被袭人等扶至炕上,脱换了衣服。不知宝玉口内还说些什么,只觉口齿绵缠,眼眉愈加饧涩,忙伏侍他睡下。 袭人伸手从他项上摘下那通灵玉来,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下,次日带时,便冰不着脖子。 那宝玉就枕便睡着了。彼时李嬷嬷等已进来了,听见醉了,不敢前来再加触犯,只悄悄的打听睡了,方放心散去。 次日醒来,就有人回:"那边小蓉大爷带了秦相公来拜。"宝玉忙接了出去,领了拜见贾母。 贾母见秦钟形容标致,举止温柔,堪陪宝玉读书,心中十分欢喜,便留茶留饭,又命人带去见王夫人等。 众人因素爱秦氏,今见了秦钟是这般人品,也都欢喜,临去时都有表礼。 贾母又与了一个荷包并一个金魁星,取"文星和合"之意。又嘱咐他道:"你家住得远,或一时寒热饥饱不便,只管住在我这里,不必限定了。 只和你宝叔在一处,别跟着那起不长进的东西们学。"秦钟一一的答应,回去禀知。 他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 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 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那秦业至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钟。 因去岁业师亡故,未暇延请高明之士,只得暂时在家温习旧课。正思要和亲家去商议,送往他家塾中去,暂且不致荒废,可巧遇见了宝玉这个机会。 又知贾家塾中现今司塾的是贾代儒,乃当今之老儒,秦钟此去,学业料必进益,成名可望,因此十分欢喜。 只是宦囊羞涩,那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容易拿不出来;又恐误了为儿子的终身大事,说不得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亲自带了秦钟,来代儒家拜见了。 然后听宝玉上学之日,好一同入塾。正是:早知日后闲争气,岂肯今朝错读书! 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话说秦业父子专候贾家的人来送上学择日之信。 原来宝玉急于要和秦钟相遇,却顾不得别的,遂择了后日上学。"后日一早请秦相公到我这里,会齐了,一同前去。 "打发人送了去信。至是日一早,宝玉未起来时,袭人早已把书笔文物包好,收拾停妥,坐在床沿上发闷。 见宝玉醒来,只得服侍他梳洗。宝玉见她闷闷的,因笑问道:"好jiejie,你怎么又不自在了? 难道怪我上学去丢得你们冷清了不成?"袭人笑道:"这是那里话?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终究怎么样呢? 但只一件:读书之时只想著书,不读书的时节想着家里些。别和他们一处玩闹,碰见老爷不是玩的。 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工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 这就是我的意思,你可要体谅。"袭人说一句,宝玉应一句。袭人又道:"大毛衣服我也包好了,交出给小子们去了。 学里冷,好歹想着添换,比不得家里有人照看。脚炉手炉的炭也交出去了,你可着他们添。 那一起懒贼,你不说,他们乐得不动,白冻坏了你。"宝玉道:"你放心,出外头我自己都会调停的。 你们也别闷死在屋里,长和林meimei一处去玩笑才好。"说着,俱已穿戴齐备,袭人催他去见贾母、贾政、王夫人等。 宝玉又去嘱咐了晴雯、麝月等几句,方出来见贾母。贾母未免也有几句嘱咐他的话。 然后去见王夫人,又出来书房中见贾政。偏生这日贾政回家得早,正在书房中与相公清客们闲话。 忽见宝玉进来请安,回说上学里去,贾政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字,连我也羞死了。 依我的话,你竟玩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这门! "众清客相公们都起身笑道:"老世翁何必如此!今日世兄一去,三二年就可显身成名的了,断不似往年仍作小儿之态的。 天也将饭时,世兄竟快请罢!"说着便有两个年老的携了宝玉的手走出去了。 贾政因问:"跟宝玉的是谁?"只听外面答应了两声,早进来三四个大汉,打千儿请安。 贾政看时,认得是宝玉的奶母之子,名唤李贵的。因向他说道:"你们成日家跟他上学,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 倒念了些胡言混语在肚子里,学了些精致的淘气。等我闲一,先揭了你的皮,再和那不长进的算帐! "吓得李贵忙双膝跪下,摘了帽子,碰头有声,连连答应"是",又回说:"哥儿已念到第三本,什么‘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 "说的满座哄然大笑起来。贾政也撑不住笑了。因说道:"那怕再念三十本,也都是掩耳偷铃,哄人而已。 你去请学里师老爷安,就说我说的:什么、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一齐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李贵忙答应"是",见贾政无话,方退了出去。此时,宝玉独站在院外,避猫鼠儿似的,屏声静候。 待他们出来,便忙忙的走了。李贵等一面掸衣服,一面说道:"可听见了不曾? 先要揭我们的皮呢!人家的奴才,跟主子赚些好体面,我们这等奴才,白陪着挨打受骂的。 从此后也可怜见些才好。"宝玉笑道:"好哥哥,你别委曲,我明儿请你。 "李贵道:"小祖宗,谁敢望你请!只求你听一两句话就有了。"说着,又至贾母这边,秦钟早已来候了,贾母正和他说话儿呢。 于是二人见过,辞了贾母。宝玉忽想起未辞黛玉,因又忙至黛玉房中来作辞。 彼时黛玉才在窗下对镜理妆,听宝玉未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 我不能送你了。"宝玉道:"好meimei,等我下了学再吃晚饭。那胭脂膏子,也等我来再制。 "唠叨了半日,方撤身去了。黛玉忙又叫住,问道:"你怎么不去辞辞你宝jiejie呢? "宝玉笑而不答,一径同秦钟上学去了。原来这贾家之义学,离此不远,不过一里之遥。 原系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贫穷不能请师者,即入此中肄业。凡族中有官爵之人,皆有供给银两,按俸之多寡帮助,为学中之费。 特共举年高有德之人为塾掌,专为训课子弟。如今宝、秦二人来了,一一的都互相拜见过,读起书来。 自此后,二人同来同往,同坐同起,愈加亲密。又兼贾母爱惜,也时常留下秦钟,住上三天五夜,与自己的重孙一般疼爱。 因见秦钟不甚宽裕,又助他些衣履等物。不上一月之工,秦钟在荣府便熟惯了。 宝玉终是不安本分之人,一味的随心所欲,因此又发了癖性,又特向秦钟悄说道:"咱俩人一样的年纪,况又同窗,以后不必论叔侄,只论弟兄朋友就是了。 "先是秦钟不肯,当不得宝玉不依,只叫他"兄弟",或叫他的表字"鲸卿",秦钟也只得混着乱叫起来。 原来这学中虽都是本族人丁与些亲戚的子弟,俗语说得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