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华_第八十章 伤心离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章 伤心离去 (第73/103页)

什么?还不骑了马跑到家里,告诉你娘母子去!

    老太太同姑娘们都来了,叫她们快来伺候。"贾蓉听说,忙跑了出来,一叠连声要马,一面抱怨道:"早都不知作什么的,这会子寻趁我!

    "一面又骂小子:"捆着手呢?马也拉不来。"待要打发小子去,又恐怕后来对出来,说不得亲自走一趟,骑马去了,不在话下。

    且说贾珍方要抽身进去,只见张道士站在旁边陪笑说道:"我论理比不得别人,应该在里头伺候。

    只因天气炎热,众位千金都出来了,法官不敢擅入,请爷的示下。恐老太太问,或要随喜那里,我只在这里伺候罢。

    "贾珍知道这张道士虽然是当日荣国府国公的替身儿,后又作了"道录司"的正堂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所以不敢轻慢。

    二则他又常往两个府里去,凡夫人、小姐都是见的。今见他如此说,便笑道:"咱们自己,你又说起这话来。

    再多说,我把你这胡子还挦了呢!还不跟我进来。"那张道士呵呵大笑,跟了贾珍进来。

    贾珍到贾母跟前,控身陪笑说道:"张爷爷进来请安。"贾母听了,忙道:"搀过来。

    "贾珍忙去搀了过来。那张道士先呵呵笑道:"无量寿佛!老祖宗一向福寿康宁?

    众位奶奶小姐纳福!一向没到府里请安,老太太气色越发好了。"贾母笑道:"老神仙,你好?

    "张道士笑道:"托老太太万福万寿,小道也还康健。别的倒罢,只记挂着哥儿,一向身上好?

    前日四月二十六日,我这里做遮天大王的圣诞,人也来得少,东西也很干净,我说请哥儿来逛逛,怎么说不在家?

    "贾母笑道:"果真不在家。"一面回头叫宝玉。谁知宝玉解手去了才来,忙上前问:"张爷爷好"。

    张道士忙抱住问了好,又向贾母笑道:"哥儿越发发福了。"贾母道:"他外头好,里头弱。

    又搭着他老子逼着他念书,生生的把个孩子逼出病来了。"张道士道:"我前日在好几处看见哥儿写的字,作的诗,都好得了不得,怎么老爷还抱怨说哥儿不大喜欢读书呢?

    依小道看来,也就罢了。"又叹道:"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

    "说着两眼流下泪来。贾母听说,也由不得满脸泪痕,说道:"正是呢,我养了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

    "那张道士又向贾珍道:"当日国公爷的模样儿,爷们一辈的不用说,自然没赶上,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

    "说毕,呵呵又一大笑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得倒也好个模样儿。

    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能,根基家当,倒也配得过。

    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张口。

    "贾母道:"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点儿再定罢。

    你可如今也打听着,不管她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

    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也罢了。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

    "说毕,只见凤姐儿笑道:"张爷爷,我们丫头的寄名符你也不换了去。

    前儿亏你还有那么大脸,打发人和我要鹅黄缎子去!我要不给你,又怕你那老脸上过不去。

    "张道士呵呵大笑道:"你瞧,我眼花了,也没看见奶奶在这里,也没道多谢。

    符早已有了,前日原要送去的,不料娘娘来作好事,就混忘了,还在佛前镇着。

    待我取来。"说着跑到大殿上去,一时拿了一个茶盘子,搭着大红蟒缎经袱子,托出符来。

    大姐儿的奶子接了符。张道士方欲抱过大姐儿来,只见凤姐笑道:"你就手里拿出来罢了,又用个盘子托着。

    "张道士道:"手里不干不净的,怎么拿,用盘子洁净些。"凤姐儿笑道:"你只顾拿出盘子来,倒唬我一跳。

    我不说你是为送符,倒像是和我们化布施来了。"众人听说,哄然一笑,连贾珍也撑不住笑了。

    贾母回头道:"猴儿,猴儿!你不怕下割舌头地狱?"凤姐儿笑道:"我们爷儿们不相干。

    他怎么常常的说我该积阴骘,迟了就短命呢!"张道士也笑道:"我拿出盘子来一举两用,却不为化布施,倒要将哥儿的这玉请了下来,托出去给那些远来的道友并徒子徒孙们见识见识。

    "贾母道:"既这么着,你老天拔地的跑什么,就带他去瞧了,叫他进来,岂不省事?

    "张道士道:"老太太不知道,看着小道是八十多岁的人,托老太太的福倒也健朗;二则外面的人多,气味难闻,况是个暑热天,哥儿受不惯,倘或哥儿受了腌臜气味,倒值多了。

    "贾母听说,便命宝玉摘下通灵玉来,放在盘内。那张道士兢兢业业的用蟒袱子垫着,捧了出去。

    这里贾母与众人各处游玩了一回,方去上楼。只见贾珍回说:"张爷爷送了玉来了。

    "刚说着,只见张道士捧了盘子,走到跟前笑道:"众人托小道的福,见了哥儿的玉,实在可罕,都没什么敬贺之物,这是他们各人传道的法器,都愿意为敬贺之礼。

    哥儿便不希罕,只留着在房里顽耍赏人罢。"贾母听说,向盘内看时,只见也有金璜,也有玉玦,或有"事事如意",或有"岁岁平安",皆是珠穿宝贯,玉琢金镂,共有三五十件。

    因说道:"你也胡闹。他们出家人是那里来的!何必这样,这断不收的。

    "张道士笑道:"这是他们一点敬心,小道也不能阻挡。老太太若不留下,岂不叫他们看着小道微薄,不像是门下出身了。

    "贾母听如此说,方命人接大了。宝玉笑道:"老太太,张爷爷既这么说,又推辞不得,我要这个也无用,不如叫小子们捧了这个,跟我出去散给穷人罢。

    "贾母笑道:"这倒说得是。"张道士又忙拦道:"哥儿虽要行好,但这些东西虽说不甚希奇,到底也是几件器皿。

    若给了乞丐,一则与他们无益,二则反倒遭塌了这些东西。要舍穷人,何不就散钱与他们。

    "宝玉听说,便命:"收下。等晚间拿钱施舍罢了。"说毕,张道士方退出。

    这里贾母与众人上了楼。贾母在正面楼上坐了,凤姐等占了东楼,众丫头等在西楼,轮流伺候。

    贾珍一时来回:"神前拈了戏,头一本。"贾母问"是什么故事?

    "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贾母笑道:"这倒是第二本上?

    也罢了。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又问第三本。贾珍道:"第三本是。

    "贾母听了,便不言语。贾珍退了下来,至外边预备着申表、焚钱粮、开戏,不在话下。

    且说宝玉在楼上,坐在贾母旁边,因叫个小丫头子捧着方才那一盘子贺物,自己将玉带上,用手翻弄寻拨,一件一件的挑与贾母看。

    贾母因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翻弄拿了起来,笑道:"这件东西,好象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戴着这么一个。

    "宝钗笑道:"史大meimei有一个,比这个小些。"贾母道:"原来是云儿有这个。

    "宝玉道:"她这么往我们家,我也没看见?"探春笑道:"宝jiejie有心,不管什么她都记得。

    "林黛玉冷笑道:"她在别的上,心还有限,惟有这些人戴的东西上越发留心。

    "宝钗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