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章 伤心离去 (第82/103页)
"袭人道:"哪里哄得过他,他才是认得出来呢。说不得我只好慢慢的累去罢了。 "宝钗笑道:"你不必着急,我替你做些如何?"袭人笑道:"当真的这样,就是我的福了。 晚上我亲自送过去。"一句话未了,忽见一个老婆子忙忙走来,说道:"这是哪里说起! 金钏儿姑娘好好的,投井死了!"袭人唬了一跳,忙问"哪个金钏儿? "那老婆子道:"哪里还有两个金钏儿呢?就是太太屋里的。前儿不知为什么撵她出去,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会她,谁知今儿找她不见了。 刚才打水的人在那东南角上井里打水,只见一个尸首,赶着叫人打捞起来,谁知是她。 她们家里还只管乱着要救活,哪里中用了!"宝钗道:"这也奇了。"袭人听说,点头赞叹,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 宝钗听见这话,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这里袭人回去不提。却说宝钗来至王夫人房中,只见鸦雀无闻,独有王夫人在里间房内坐着垂泪。 宝钗便不好提这事,只得一旁坐了。王夫人便问:"你从哪里来?"宝钗道:"从园子里来。 "王夫人道:"你从园子里来,可看见你宝兄弟么?"宝钗道:"才倒看见了。 他穿了衣服出去,不知哪里去了。"王夫人点头半向,哭道:"你可知道一桩奇事? 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宝钗见说,道:"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 "王夫人道:"原是前儿她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她一下,撵了她下去。 我只说气她两天,还叫她上来,谁知她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 "宝钗笑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是这么想。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 多半是她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的。她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玩玩逛逛,岂有这样大气性的理! 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胡涂人,也不为可惜。"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于心不安。 "宝钗笑道:"姨娘也不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 "王夫人道:"刚才我赏了她娘五十两银子,原要还把你meimei们的新衣服拿两套给她妆裹。 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meimei作生日的两套。 我想你林meimei那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她原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她过生日,这会子又给去人妆裹,她岂不忌讳! 因为这么样,我现叫裁缝赶两套给她。要是别的丫头,赏她几两银子也就完了,只是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 "口里说着,不觉流下泪来。宝钗忙道:"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她岂不省事。 况且她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王夫人道:"虽然这样,难道你不忌讳? "宝钗笑道:"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一面说,一面起身就走。 王夫人忙叫了两个人跟宝姑娘去。一时宝钗取了衣服回来,只见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 王夫人正数说他,因见宝钗来了,却掩口不说了。宝钗见此光景,察言观色,早知觉了八分,于是将衣服交割明白。 王夫人将她母亲叫来拿了去。再看下回便知。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却说王夫人唤上金钏母亲来,拿几件簪环当面赏与,又吩咐请几众僧人念经超度。 她母亲磕头谢了出去。原来宝玉会过雨村回来,就听见金钏儿含羞赌气自尽,心中早又五内摧伤,进来被王夫人数落教训,也无可回说。 见宝钗进来,方得便出来,茫然不知何往,背着手,低着头,一面感叹,一面慢慢的走着。 信步来至厅上,刚转过屏门,不想对面来了一人正往里走,可巧儿撞了个满怀。 只听那人喝了一声:"站住!"宝玉唬了一跳,抬头一看,不是别人,却是他父亲,早不觉倒抽了一口气,只得垂手一旁站了。 贾政道:"好端端的,你垂头丧气嗐些什么?方才雨村来了要见你,叫你那半天才出来;既出来了,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 我看你脸上一团思欲愁闷气色,这会子又咳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 无故这样,却是为何?"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只是此时一心总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此时也身亡命殒,跟了金钏儿去。 如今见了他父亲说这些话,究竟不曾听见,只是怔怔的站着。贾政见他惶悚,应对不似往日,原本无气的,这一来倒生了三分气。 方欲说话,忽有回事人来回:"忠顺亲王府里有人来,要见老爷。"贾政听了,心下疑惑,暗暗思忖道:"素日并不与忠顺王府来往,为什么今日打发人来? "一面想,一面命"快请",急走出来看时,却是忠顺府长史官,忙接进厅上坐了献茶。 未及叙谈,那长史官先就说道:"下官此来,并非擅造潭府,皆因奉王命而来,有一件事相求。 看王爷面上,敢烦老大人作主,不但王爷知情,且连下官辈亦感谢不尽。 "贾政听了这话,抓不住头脑,忙陪笑起身问道:"大人既奉王命而来,不知有何见谕,望大人宣明,学生好遵谕承办。 "那长史官便冷笑道:"也不必承办,只用大人一句话就完了。我们府里有一个做小旦的琪官,那原是奉旨由内园赐出,只从出来,好好在府里,住了不下半年,如今竟三五日不见回去,各处去找,又摸不着他的道路,因此各处访察。 这一城内,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说,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 下官辈听了,尊府不比别家,可以擅入索取,因此启明王爷。王爷亦云:‘若是别的戏子呢,一百个也罢了;只是这琪官乃奉旨所赐,不便转赠令郎。 若十分爱慕,老大爷竟密题一本请旨,岂不两便?若大人不题奏时,还得转达令郎,请将琪官放回,一则可免王爷负恩之罪,二则下官辈也可免cao劳求觅之苦。 "说毕,忙打一躬。贾政听了这话,又惊又气,即命唤宝玉来。宝玉也不知是何缘故,忙赶来时,贾政便问:"该死的奴才! 你在家不读书也罢了,怎么又做出这些无法无天的事来!那琪官现是忠顺王爷驾前承奉之人,你是何等草芥,无故引逗他出来,如今祸及于我。 "宝玉听了,唬了一跳,忙回道:"实在不知此事。究竟连‘琪官‘两个字不知为何官,更又加‘引逗‘二字! "说着便哭了。贾政未及开言,只见那长史官冷笑道:"公子也不必掩饰。 或隐藏在家,或知其下落,早说了出来,我们也少受些辛苦,岂不念公子之德? "宝玉连说:"不知,恐是讹传,也未见得。"那长史官冷笑两声道:"现有据有证,何必还赖? 必定当着老大人说了出来,公子岂不吃亏?既云不知此人,那红汗巾子怎么到了公子腰里? "宝玉听了这话,不觉轰去魂魄,目瞪口呆,心下自思:"这话他如何得知! 他既连这样机密事都知道了,大约别的瞒他不过,不如打发他去了,免得再说出别的事来。 "因说道:"大人既知他的底细,如何连他置买房舍这样大事倒不晓得了? 听得说他如今在东郊离城二十里,有个什么紫檀堡地方,他在那里置了几亩田地、几间房舍。 想是在那里也未可知。"那长史官听了,笑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