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4章 遇险 (第2/3页)
那么坠崖,然后死去! “公主!” “啊!” 耳畔是呼呼的风声,眼前的一切景象以一种快得离谱的速度从眼前飞掠而过,掉下去的那一刹那,甄钰的脑子突然是前所未有的空明冷静,这种身体不受控制的飞速下降的感觉,再一次在她身上重现!她不要再经受一次这噩梦般的经历,她不想死,更不想再次摔成残废! 甄钰本能的伸手乱抓,身体撞到一棵小树上缓了一缓下坠的力道,尽管身子撞疼得几乎要晕,但是却赢得了宝贵的反应。 手中一紧,牢牢的握住了缠绕山崖的老藤,下坠的力道在一点点的化解,好在这一片老藤够多,身体在下坠,但甄钰的手始终没有离开老藤而是撸着老藤一点一点的下滑,白嫩的手掌火辣辣一片疼痛,不用看也不知刮破成样了,但是终于,身体渐渐停止了下坠。 甄钰缓缓舒了口气,双脚慢慢的摸索着在山体上找到了落脚点,她低头看了一眼,福清公主已经晕了,但是所幸,她居然一直牢牢握着她的手没有松开! 她心里一酸,咬着牙流下了泪。她不会松开,绝对不会!因为,她不是邵琬清! 可是福清公主的身体因为晕了而且脚上没有着力点而显得格外的沉,甄钰只觉得胳膊连带半边身体都酸麻得不是的了! 尽管咬着牙,但是她仍是害怕,害怕她会坚持不住。她喘了喘气,大声一声声大叫公主!公主!公主!”她的手紧紧的握着她的手,死死的用尽全身的力气。 天可怜见,被强烈的山风一吹,加上甄钰拼命的大叫,福清公主终于嘤咛一声缓缓睁开了眼。意识到目前的处境,福清公主脑中空白了一瞬,下一瞬“啊!”的一声又尖叫了起来,那一下大力的挣扎差点又将两个人带入绝地。 “公主!”甄钰急得厉声大喝。 福清公主呆了一呆,艰难的抬起眼睛望向她,哭道甄!” 甄钰温柔的凝望着她,轻轻道公主,公主别怕!我们一定会得救的,侍卫们一定会来找我们!公主,你不要怕!按我说的做,好不好?我们只要再坚持一会儿,侍卫们就会来了!” “嗯!”福清公主咬着唇颤巍巍的点了点头。 “公主,抓住这些藤子,像我一样。还有脚下,慢慢的找落脚的地方,要慢,一点点的试,不要让身子大幅度晃动,公主,你试试。”甄钰尽量用最轻柔的声音细声细气的交代福清公主,目光温和镇定的望着她。 福清公主的脸色渐渐的缓和了下来,受惊小鹿般失措恐惧的眸子中也出现了一丝丝的镇定。她咬着唇,屏着呼吸,强迫不去看脚下的深渊和晕眩的山体,只看着眼前,默默按照甄钰的吩咐去做。 终于,她的小手牢牢的握住了山藤,双脚也找到了着力点。 好在两人都是孩子,重量本来就轻,因此所承受的风力也小了许多,这些老藤盘根节,也足够承担两人的重量。 甄钰只觉得身体一阵轻松,她柔声道公主,另一只手也试着抓住山藤。” “不!”福清公主瞧了瞧握着甄钰的手的另一只手,毫不犹豫的摇头坚决否定。 她眼中的依恋让甄钰心头一暖,但是此非常时期,她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要想两人得救,需得自救,光她一个还太困难。 甄钰极尽温柔的跟福清公主说着话公主,你放心,我们会在一起的,我不会离开公主!公主,您这样我们两人都动不了,但是,我们不能在这儿干等着……” 甄钰耐心的一句句温柔哄劝,福清公主终于慢慢放下了心防,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不眨望着甄钰,小手却试探着松了松,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松开,抓住了身边的老藤。在松开甄钰的手那一刹那,福清公主顿时恐慌,甄钰忙又一阵好言抚慰,她方渐渐平静下来,终于微微笑道甄,我不怕,有在,我不怕了!” 甄钰心中温暖,微笑着点了点头,四下打量,开始寻找出路……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二人往左下方挪了十来米,终于找到了一处三四平米见方的凹入洞xue暂时栖身。 此时已过半午,山崖背阴处一片阴森,秋季的山风呼啸而过,带起沁骨的凉意。她们所在的位置,看不清上下距离几何,但是应该觉得庆幸,若是山崖不够高,恐怕早就摔死了,哪儿还有缓冲自救的? “甄,”福清公主搂着身体向甄钰靠了靠,被飒飒的山风一吹,冷得嘴唇发乌,牙齿咯咯作响真的,会有人来救咱们吗不跳字。 甄钰也觉得冰冷彻骨,两人滚下山崖衣裳破了不少,这还幸亏身上的衣裳是骑装而不是平日那些刺绣精美的绫罗绸缎,不然就更加难看! “公主,会的,别人我不敢说,二皇子和我哥哥,一定不会抛下我们不管……”甄钰吸着气抖抖索索道。他们当然不会抛下她们不管,但是要找到,恐怕也没那么容易。两人试着大声呼喊,无奈山风太大,声音刚出口就被吹散在风中。 “真的吗不跳字。福清公主眼睛一亮,随即又往甄钰身边靠了靠,颤声道甄,我冷……” “公主……”甄钰伸手抱着她,将她护在山xue内侧,她心中暗叹:福清公主何时受过这种罪,这一次如果能活着出去,恐怕以后她会老实很多了。 渐渐的天色越来越暗,山风也越来越冷,除了呼啸而过的山风和偶尔飞过眼前的飞鸟,两人听不到看不到任何别的动静。福清公主害怕,差点又哭了出来,甄钰只好又柔声劝慰她。 不知不觉,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去,大如圆盘的明月高高的挂在天际,洒下满山的清辉。只是再亮的月色也无法驱赶黑暗,无法驱赶因黑暗伴之而来得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