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23 斥骂 (第1/2页)
婆子这才回过神来,今儿一早就没瞧见,连传珍小姐、传玲小姐都没瞧见。 传珠微眯着眼睛,对丫头道:你去打听一下,她们几个跑哪儿去了。姑姑是喜欢我的,指不定她们几个在背后说了我什么坏话,太可恶了,居然赶我前头就把房间抢完了,害我住不进月影居! 丫头应声,飞野似地跑开,在月影居周围转了一圈,没听到里面有人说话的声音,只看到两个护卫坐在院子里的案上饮茶说话。一个穿着光鲜的丫头与春妹、春妮坐在堂屋门口做女红,三个人有说有笑的。 丫头转了一圈,问了门上的婆子,才听知道今儿一早,传珍三个带了丫头,抱了块好看的缎子出门了。 传珠听说后,坐在轿子里好一顿臭骂:娘,你干吗叫我回去?我要留在城里陪郡主姑姑说话。 苟氏轻叹一声,家里的事儿也多呢,这就四月了,你爹和你哥都得照看庄稼,油菜长势极好。前儿夜里吹了风,许多油菜都被吹倒了,总得找了长工扶起来。那些个长工,最爱偷懒,你不盯着,他们就躲在地头赌骰子。 传珠愤愤地将头扭向一边,你就记得地里的事儿,瞧瞧郡主姑姑给的见—..面礼,光这一根钗子,将咱家一年的收成都比过了。传玲她们几个,指定去做新衣服了,都怨你,要是你不叫我回乡下,姑姑那么好。一定也给我做新衣服。 苟氏一脸无奈。命里没时莫强求。你讨好郡主,人家愿给你才能得一样。哪有侍弄庄稼的好,只要用心了,到了丰收的时候。就会给你一份回报。咱们就是小户人家,你不要和郡主比…… 为什么不能比?信叔公家的婷姑母也是乡下丫头,只是她运气好,在皇城长大就嫁了个高官夫婿,我哪里差了?他们所有人都说,我是长得最好看的,是个有福气的,我这辈子偏要嫁个官宦人家,也只嫁官宦人家。 苟氏摇了摇头,你爹都给你说什么了? 我爹是为我好。哪里像你。就守着自家那百十来亩地。你等着。将来我要是嫁了官宦人家,也和婷姑母一样,常给你捎好东西回来。让你和爹吃好的、穿好的,过着风光、体面的日子。 苟氏无语。 传珠越想越气,突地,她大叫一声:停轿! 苟氏道:你又怎了? 我不回去,我就留在城里。要是我不在,那三个臭丫头,一定还说我坏话。传珠跳下轿子,提着裙子,气哼哼地往回的路走去。 丫头愣了一下,追了过来。 苟氏大声道:珠儿!珠儿! 娘。你自己回去,我就留在城里,我倒要看看,她们使什么坏? 传珠还是决定留在城里。 郡主,她要陪着玩耍的人可是高高在上的郡主,人家随便挥挥手,甩几滴汗珠,就得当她们一家一年的收入。头上那支漂亮的金钗,就得值近二十两银子,得买四个丫头了,这是多少人都得不到的东西。 她才不要回去,种庄稼得下苦力,讨好人却是用心。 郡主给传珍她们做新衣服,也会给她做的。 传珠想着,不顾众人好奇的目光,直往回江宅的路去。 贴身丫头追在后面,一边跑,一边大叫着,她视若未闻,也不顾周围江氏族人探究的眼睛。 有人站在跑边,望着阳光下,传珠头上那根发光的金钗子。他们家什么时候有这种稀罕物什了? 不用猜也知道是郡主给的。 明儿也让我闺女来陪郡主解闷,不能让他一家占了好处。 传珠正要入大门,却见李氏带着下人出来,轻呼一声:乡下就要开始忙了,要种瓜种豆,抢时节下地呢,你虽是小姐不用下地,回家帮你爹娘做做饭也是好的。 小户人家的小姐,也有下地干活的。 传珠因被父亲娇养着,这十几年还没下过地。 家里有下人,让下人做就好了。 如今,蚕的长势正好,你不在家养蚕么? 晋阳城周围方圆二百里都有养蚕植桑的习俗,家家户户的姑娘、媳妇从五六岁时就学会了侍弄蚕儿,晋地空气干燥,每年到了三月桑叶才发出来,到了四月才开始养蚕,一年也能养三季,如今这季是春季蚕,也是三季蚕里最长的一季,得四十天才上蚕蔟结茧,养的时日长,结的茧丝也最好。 传珠被李氏问得有些气急,厉声道:你管我做甚?传珍、传玲她们不回乡下想做什么?她们干嘛我就干嘛。 别以为她不知道,这三个丫头围着郡主转打什么主意,凭什么就要她回乡下养蚕、看家,就由得传珍她们胡搅。她们占尽了好事,还能说她该回乡下养蚕。 李氏微怔,你这孩子,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