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27 立储 (第2/2页)
不能原谅的。 偏殿里的静王,被太监灌下了鸩毒,痛苦的抽搐着。 大总管将头转向一边,并不愿看下去。 静王嘴里呢喃道:为什么……为什么…… 不是说他是九五至尊的皇帝命么?为什么他还是输了,被赐一杯毒酒,命丧黄泉。 大总管蹲下身子,三皇子安心上路。压得极低地道:皇上立有诏书,立吴王为储君。吴王已晓乾明太子是被静王、宁王所害…… 静王眸光一散,那么皇帝也知道他当年加害乾明太子的事,身子一抽,在一阵撕心裂肺的刺痛后停止了呼吸。 大总管用手放在鼻翼尖探了一下,道:将人送回静王府以郡王礼厚葬。 一切后事处理好。大总管看着太监们把偏殿擦拭得干干净净。 自大总管知晓皇帝的要立吴王为新君的意思,他亦站在了吴王那边,唯有这样,才有他的活路。也才能给自己后半生留下一份安稳。 大总管语调沉重地道:禀皇上,三皇子的尸体已令宫人送回静王府。末了,轻叹一声,真没想到,三皇子竟畏罪服毒自杀。 皇帝冷声道:他这么做,是想保全他的妻儿。 周耕林立在大殿,看着这样的皇帝与大总管,他亦很意外。 皇帝放了宁王一条生路,自然不会杀静王,可静王居然畏罪自杀了。 启禀皇上。臣去拟旨。 皇帝轻叹一声。止不住咳嗽起来。 周耕林抱拳道:三皇子已去。还请皇上保重龙体。 皇帝抬手,捧着胸口剧烈地咳着。 大总管取了瓷瓶,奉上祛痰散。皇上节哀。 盛了一银匙送入嘴里,皇帝咽下,前些日子吃这祛痰散,清凉可口,这几日再吃,越吃越难下咽。 大总管忙道:要不奴才让太医院重做。这几日吃的,是他们第三次做的,许是没前两次做的好。 皇帝拿着瓷瓶闻嗅着,味儿还是那个味儿,药还是一样的药。可吃药的人心情变了。 两个儿子,一个被废,一个已亡。 任是帝王也是常人,他心里烦闷得紧。 皇祖父……吴王轻唤一声,一张苦瓜脸,很是难过痛苦地模样:听说三皇叔畏罪自杀了? 大总管道:皇上正心痛着呢,吴王殿下来得正好,快劝劝皇上。 皇帝面含痛苦,仿佛不能接受静王已死的事实。那痛色中有怒容,迁怒皇贵妃,将其贬降为贵嫔。 他不喜欢贵嫔,不喜欢后宫任何一个嫔妃,他所真爱的唯有许皇后。 若是在意贵嫔,好歹也会瞒上一瞒,亦或因为她的央求放过静王。 皇帝已经不屑在贵嫔掩饰半分,甚至还残忍地做着认为对的事。 没有三皇子,贵嫔还有大公主、七皇子可以依靠。 可是他呢,没有了许皇后,就失了今生的挚爱;没有乾明太子,就失了最疼的儿子。他最在意的,到底没有保住。 四月初九,早朝,议政殿。 三皇子宇文理东窗事发,畏罪自杀的事一夜之间就传遍了皇城内外。 崔左相还是崔左相,可近来小心翼翼,立在一侧,一句话也不说。 三皇子怎么就死了,皇帝下旨夺了静王封号,降为宥郡王,静王府妻小一并下了诏狱。内务府带着羽林军侍卫抄查静王府,一箱又一箱的珠宝、器皿从静王府里抬出来,又回到了宫中,数千人忙碌了大半宿,待得天亮时,静王府的大门上贴着内务府的封条。 整个过程,皇帝没有通过刑部,更没有与大理寺说,直接由内务府领着羽林军就把事儿做了。 今日,皇帝上朝的时间比平常晚了一个时辰,待他出现朝堂,一夕之间,整个人苍老了十岁,仿佛他真的是八十岁高龄的老者。 皇帝捂嘴轻咳,扫了一下大殿,朕老了,龙体一日不如一日,众位爱卿说说,众多皇子、皇孙谁堪重任。 静王刚死,皇帝就有了要立储君之意。 过往是臣子们提,现在却是皇帝说出来。 群臣谁敢说不。 傅翔抱拳禀奏,臣举吴王为储君,吴王仁孝谦恭,行事沉稳,礼下贤臣,当堪重任。 有人在心里暗骂:谁不知道傅翔乃是吴王妃的舅舅,这明摆着的事。 谁敢说不支持!近来这情势,得势、得宠的是吴王,十六卫几乎要么是忠于皇帝,要么是亲近吴王的人。而且,已经有人得到消息,说皇帝早立了诏书,要立吴王为君。 崔左相站在那儿,左右为难。 礼部、户部、吏部……大臣纷纷站入大殿中央,臣附议! 臣附议! 这个时候,再站着不对,那就是反对吴王为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