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权臣_147 众叛亲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47 众叛亲离 (第2/2页)

    “可江南漕运衙门却是在郑庭航的管辖之下。”秋仪之接话道,“没想到这个郑庭航看起来呆呆傻傻的,倒也还算识时务,知道此次争斗,必然是我获胜。”

    林叔寒摇了摇头:“我看倒也未必见得。其实最不会因势利导的,就是像郑庭航这种书呆子了。大人以皇帝、太皇太后、监国名义颁发的文书通行天下之后,略有些理智的人,都已知道天下大统在谁手中。特别是大人能够立郑鑫的儿子当皇帝,更是一招绝妙好棋,等于是向九州万方声明:大人绝对没有篡位自立的野心,那些囿于圣人法统和郑家正统之中的而摇摆不定的人——就好像郑庭航这样的——大概也都要偏向于大人了。”

    秋仪之用力点点头,露出欣慰的表情:“林先生真是我的知己,我这也不过是出于一片至诚之心而已……”

    其实林叔寒还有半句话没有说出来——郑鑫其实是有两个儿子的,仅凭自己一时半刻的接触而言,若是为大汉天下着想,无论是年龄、阅历、性格,都以立长子郑超较为理想,可秋仪之偏偏在这里头选了年幼无知又懦弱可欺的次子,这背后就未必没有什么别的深意。

    然而这样的话,林叔寒是万万不能在秋仪之面前讲出的,沉默了一下,接着方才的话题说道:“郑庭航既然已从行动上偏向了大人,那么便也一定会按照大人之前的预料,力所能及地帮助尚在江南的戴鸾翔元帅吧……”

    “是啊——”秋仪之不知为何拖长了声音,“有戴元帅在郑鑫身后不断袭扰,那郑鑫便好似被束缚住了手脚一般。哼!他就是放开手脚,也未必是我的对手,更何况是现在这样一幅样子了。”

    林叔寒附和道:“其实大行皇帝看人是极准的,他之所以没有决心按礼法传位给皇长子郑鑫,就是因为看出来郑鑫这人虽然处处有意笼络人心,却偏偏不得人心,本就没有半点人主的德行。可我怕的就是江南道这几年,先后经历了倭寇袭扰、岭南王叛乱两次大的劫难,现在又要面临着于郑鑫的一场大战。恐怕江南百姓受苦太多,几年之内怕是难以恢复元气了。”

    林叔寒这几句话居然说得秋仪之一乐,笑道:“林先生方才说先皇有识人之明,我深以为然。记得那时候先皇还有意提拔先生做下任宰相,今日看来,林先生果然宅心仁厚、老成谋国,的确是宰相的材料。”

    林叔寒听了一怔,忙道:“大人这可就太抬举我了,林某就算有这样的才能,也未必有这样的精力。我现在不过是出于朋友的意气,帮大人一把而已。况且那郑鑫的所作所为,我也确实是打心眼里看不起他,帮大人这个忙,也是出于林某的一点义愤。”

    这是林叔寒的心里话,秋仪之当然也会体谅,说道:“我原本想着能够帮先皇平定岭南王府的叛乱就退隐田园的,偏偏又出了郑鑫这个逆贼。现在看来,击败郑鑫还不作数,非要再在朝廷之中坐镇几年,待朝局稳定之后,才能放心退隐。这段日子里头,还望林先生能够继续在我身边,助我一臂之力。当然了,我这人最不喜欢被别人勉强,同样的也不喜欢勉强别人。林先生要是不愿意帮忙,我也绝不会怪罪的。”

    林叔寒当然不愿意劳神于案牍之间,可是秋仪之同他有过命的交情,这样诚挚的邀请他也不知应当如何回绝,只好说道:“这都是将来的事情了,眼下我们还没有战胜郑鑫这个逆贼呢……”

    林叔寒这话,又将秋仪之拉回了现实:“是啊,我现在就在等,在等北边渤海国的消息什么时候过来。有了渤海的铁骑,我就可以称得上对他有胜算了。”

    渤海那边没有让秋仪之等待太长的时间,像这样又过了三天时间,被派去北边联络渤海国事情的赵成孝便回到了京城洛阳,他虽然没有带来渤海的一兵一卒,却领了渤海国忠顺王达利可汗的联络人也鲁。

    也鲁同秋仪之是颇有些渊源的,甚至一同经历过几次险境,有了这层关系他们说话自然随便了很多。

    也鲁到了秋仪之的官邸之后,略寒暄几句,喝了两口茶,便说道:“监国义殿下派了赵将军到渤海来,要我们可汗动员起全**队人马,做好作战准备。可汗还以为是出了什么大事呢,赶紧派我同赵将军一起过来打听情况,却没想到半路接到朝廷颁发天下的文书,竟是皇上驾崩了,居然还是大殿下郑鑫下的毒手……”他在汉人这边呆得久了,一口汉话说得极为流利,没有半点口音。

    秋仪之为防止提前泄露消息,引来突厥乘乱攻击大汉北方边界,同时也防着渤海国自己起什么非分之心,因此在书信里头只叫渤海国主达利可汗早作准备,而没有将其中的原因同达利说明,故而也鲁会有此一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