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六章 圣旨到 (第1/1页)
自从清明过后,这几天也没什么事发生,吴家苏府似乎心照不宣的保持着沉默。 宋小武也回归到了自己的岗位,每天早出晚归,处理着客栈和妓院的种种琐碎事情,他现在就像一头辛勤的老黄牛,只知道埋头苦干。每当他累的不成样子的时候,一想起方老板的允诺,一想到有两个大美人还要他养着,所以赚钱才是他最重要的事情,尽管每天都很忙碌,他也觉得过得很充实。 苏墉也没有派人来传唤他,他也乐得自在宋小武顿时感觉当官实在太爽了,不过一想起那晚吴定远的一箭之仇,宋小武的心里就结上了一个疙瘩,他现在的心情倒是迫切的希望,如白若冰所说的那样,希望她能尽快说服他老爹,苏墉坚定自己的决心,与吴定远开战,那样自己也可以尽快的在苏州崛起来。 对于轰动苏州城的吴文豪杀人事件,街头巷尾议论的人也渐渐的少了,宋小武也不得不佩服吴定远的公关技术。 宋小武站在潇湘苑的门口,望着迎春街头,眼神里满是期待,他一连几个下午都这样站着,可始终没有等到那个爱吃冰糖葫芦的小女孩的身影。 天空突然间下起了雨来,江南的春雨如酥似醉,苏州城又朦胧在江南烟雨中。 但在宋小武看来,这断断续续的雨,似乎在为这个即将罹难的城市,发出的呜咽之声。 宋小武回到了潇湘苑,看着这满城风雨,若有所思。这几天只要一静下心来,他便会想起太湖帮的船上所见到的事情,如果那些兵器都是吴家购买的,那么他们势必不会与苏墉结为姻亲,那么他们回选择在什么时候动手呢? 苏墉和吴定远的争斗,无论是哪一方胜利,带给苏州百姓的都将是一场浩劫。 宋小武努力搜索着前世的记忆,想从自己所知道的历史知识中,看是否能够找到答案,但他所学不精,似乎又想不起什么东西出来,他又想或者因为自己的代入,所有的东西都不是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了。 正寻思着,正在这时龟奴来报,“外面有人传唤大总管,像是苏府的人。” 宋小武立马迎了出去,门口站着一个魁梧的身影,正是徐虎。宋小武寻思,此刻冒雨而来,莫非有什么大事发生,难道苏墉已经确定了对付吴定远的计划? 徐虎与宋小武寒暄了几句,宋小武问徐虎什么事,徐虎只是与他说到了府衙便知道了,宋小武便跟他一起返回苏府。 府衙里,苏墉一身官袍正襟危坐,洪秀站在一旁,还有几个宋小武从来没见过的人,显然都是府衙里的高层人物。 在角落里居然还有吴县县令沈昌,他的儿子沈白也屹立在侧,沈白看到宋小武自然没有什么好脸色,宋小武却一脸似笑非笑的看着他。 这些官人们的神色都很凝重,眼前似乎遇到了一件很棘手的事,他们本身议论纷纷,见到宋小武进来,却停止了说话。 宋小武笑着迎了上去,“见过几位大人,不知唤小的前来何事?” 见宋小武来,苏墉皱着的眉头,略微松缓了一下。 他说:“宋提辖,本大人现在遇到了一件难事,邀你来共议大事。”苏墉的手里,正拿着一黄色卷轴。 宋小武还没说话,洪秀却冷冷开口,“自己看吧!”他黑着的脸看起来更黑了,洪秀从苏墉手里将那黄色的卷轴递给了宋小武。 宋小武接过来一看,打开一看上面画着祥云瑞鹤,卷轴两边还有龙头,这居然是圣旨。 宋小武第一次看见古代皇帝的圣旨,心里不禁骇然,拿着的手不禁颤抖了一下,两只发亮的眼睛从上面慢慢扫过。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在苏州通往嘉兴的路途中,有一乌龙山,有一群盗匪已经盘踞半年之久,贼势甚重,劫掠附近百姓,过往客商,民怨沸腾,今特遣苏州知府前往平寇。钦此。” 宋小武看了,仔细斟酌了一番,脸上露出了古怪之色。 “宋提辖以为如何?”苏雍的脸色很难看,焦急的说道。 “打呗!”宋小武只淡淡说出了两个字。 “哼,打?”洪通判阴沉着脸,冷冷说道,“提辖么要将此事看得如此简单。” 洪秀实在想不通,在他眼里这个丑不拉几的小二,为什么会得到苏墉的礼遇,他也想不出这个人能有什么能耐,能有什么好的意见,宋小武说出这句话,就赶紧嘲讽他。 其实在他们心里,都知道这事情推脱不了,毕竟圣旨以下,绝对不敢违抗,否则这可是诛灭九族的大罪。 徐虎道,“宋提辖有所不知,山上贼寇多达三千之众,这乌龙山地理位置盘根错节,荆棘丛生,易守难攻。” 宋小武略微沉思了一下,说:“我觉得这圣旨来的有些古怪。” “古怪?”洪秀冷冷道:“莫非宋提辖,觉得这圣旨还是假的不成?” “那倒不是。”宋小武笑道:“各位大人难道没有想过,这圣旨也来的太巧了些吗?” 洪秀问:“有什么好巧的?” 宋小武道:“这些贼寇既已在乌龙山盘踞半年之久,朝廷早不思平乱,为何偏偏要拖到现在?” 这个时候沈白走上来,说:“皇帝要什么时候平乱,就什么时候平乱,难道还要征询你的意见吗?” 沈白的白脸上,露出了鄙夷之色。 宋小武笑了一下,说:“我只是觉得来的太巧了些……” 沈白急着打断了他的话,说“巧在哪里?” “沈贤侄,先别着急,等宋提辖先把话说完。”苏墉满是笑意的说着,似乎对宋小武十分有信心。 宋小武才又接着道:“像这样颇具规模的贼寇,朝廷本应派遣军队来镇压的,为何派知府大人去镇压呢?更何况据我所知这乌龙山,本是在苏州通往嘉兴的要道上,离苏州府有八十里,而离嘉兴府只有五十里,朝廷为什么不就地取材,而要舍近求远呢?” 沈白冷笑道:“这你就不知道了,这是皇帝看重咱们知府大人,才委以重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