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五百零五章 斥候激斗战争起 (第1/2页)
时隔两年,蝗虫舰队再来。 但这次,人类却远不似上次那么慌乱。 实在是这两年外域城邦又一次产能激增,技术腾飞,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比如说现在的新式战舰。 超高速太空战列舰,最大作战巡航速度每小时1000万公里。 战列舰全长1200M,正面拥有36孔光矛炮。 外形像是锥形松菌,尾部的蜂巢式推进器看的人眼晕。 由于推进器的布列方式,当它在惯性运动状态下,仅使用边缘的推进器,然后再配合舰身上的姿势制御喷嘴,就可以较快的完成飞行轨道的调整,甚至可以拐急弯。 在这种第二代名城级战列舰的设计上,徐长卿选择了极端方案。 内部不能搭载人员,而是更换成纳米机器人工厂,可以根据需要,需要不同类别的纳米机器人,对舰船进行修补。 由于运用了高温力场防护罩技术,近防炮之类的都取缔了,只剩一些蜂巢飞弹发射器。 实际上这样走极端的舰船,称之为适用于一击撤离的高速炮舰更合适,并且跟原本的名城级舰船的设计结构,偏差超过50%以上,已经是另一种新舰,但徐长卿要任性这么叫,谁也管不了。 新战舰的总数并不算多,两年间也就造了1000 。 但另外一种炮舰,却是造了100万 。 数量众多,使得这种舰船没有舰名而是走编号的,人们则普遍以绰号称呼这种舰船,叫‘狼眼手电’。 它有着仅次于新名城级的火力,同样是36门的光矛作为舰首炮。 差异在于,它是炮台式,而不是一体式。 炮台式一如蝗虫舰船,脑袋是可以动的,内部的光矛激发器也有一定的调节空间,两者结合,即便不移位,也可以对较大锥形区域的目标进行打击,尤其是目标距离足够远的情况下。 不过他的舰身,跟新名城级比,堪称是乞丐与富翁的差别。 如果把它的炮台当做底座,那么它看起来就像个老实的信号中继塔。 毫无违和感,就是那样子,一个长条的锥形的铁架子,架子上八个方位、从前到后纵列安装着姿势制御喷嘴。 尾部是推进器模组,看起来就像信号爪,或者说十字布局的叉子头,是以套的方式卡在舰船上的,能够脱离,方便更换、再利用。 必须说,它的外观一点都不舰船,如果不是那强劲的光矛炮台令人印象深刻,估计它的外号会是电叉或铁蜈蚣什么的。 看即便是这样,这种舰船之所以能够如此量产,也与超导有机物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有着很大关系。 正是因为这种超导材料的量产好低成本,才有了这百万舰船。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徐长卿的思路转变了。 经历了先后两场太空舰战之后,徐长卿算是明白了,又是密封,又是载飞弹、载人、多武器,那其实都是装逼心理。 以外域城邦的情况,那么玩就是邪路,又或者说,没有摆脱老旧的理念束缚又或情怀束缚。 战争从某个角度讲,是把对方大玩具都砸烂的一种游戏。既然注定要被毁,那么何须精美全面?只要简约实用即可。 跟异生物、豹人那样以量取胜的对手打,又是以逸待劳,傻逼才把武器弄的五脏俱全,面面俱到,怕价值低了人家打着不过瘾吗? 像这种狼眼手电,攻击能力比过去的名城级战舰还犀利,36孔光矛齐射,火力绝对可不含糊。而建造成本呢?也就是红棍级轻巡舰的一半多一点。 就应该像当年比特币挖矿那样,机箱都不要,显卡用主板集成的,然后像大仓库货架般一层层的铺货,架子上就是一台台能运转的组装机瓤子,然后开干。 于是就有了这些狼眼手电。 没错,这玩意跑不快,也没什么防御力,被一队战机冲进阵列,就能杀的横尸遍野。 但是,前提是你得能冲进来。 3600万道光矛齐射,这个坑得多少战机才能填的起? 当然,要合理的利用这种性能单一的武器,少不得其他辅助设备配合。 考虑到既然是玩以逸待劳的阵地战,徐长卿觉得由节点能量护罩护卫舰来专门承担防御工作是可行的。 这种尝试在上次战争中已经被证明,没理由不用。 五十层防御护盾不行,那就建立一百层的,三百层的,专职盾牌防护。 另外,还加强了在群体遮蔽防窥视方面的投入。 一组组的光幕发生器,构建的是一个又一个的遮蔽区域。除非有探测器闯过光幕,否则看不到内里的情形。 而内里的舰船,也看不到外边的情形,但没关系,整个太阳系都遍布眼睛,无需它们直观就已经是地图全亮。这是以逸待劳的另一好处。 上次大战后,徐长卿总结豹人输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瞎’,正是因为瞎,才能被MA和导弹驱逐舰坑到。 豹人们并非不重视侦查,它们也先后释放了好几次探测器,但都被毁掉了。后来进入超高速,就无法释放了,因为探测器的速度不及它们自身快,不能做到先于自己去前方侦查的效果。 吃亏长记性。通过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