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卷二 深情 七、此曲能得几回闻? (第1/2页)
七、此曲能得几回闻? 船行江上,陈cao之竖笛一曲吹毕,大风忽起,渡船飘飘向下,无法在对面的枫林渡口靠岸。 这是艘小渡船,坐着陈cao之、冉盛、祝英台和二婢,三辆牛车还在北岸等待那艘大渡船。 黑云大幕一般自西向东拉开,遮蔽天际,近午的天色陡然阴暗下来,小渡船顺流激驶、随波起伏,祝氏二婢,惊慌道:“风这么大,会不会倾舟啊?” 祝英台却还镇定,只是瞪大了眼睛注视着陈cao之。 陈cao之从容将柯亭笛吹口拭净,罩以青布囊,收入木盒,说道:“不用担心,渡口选在这里是有讲究的,这一段江面开阔,水流平缓,既有风浪也不至于湍急,而且南岸是茂密的枫树林,北边是耸立的齐云山,也起到了很好的阻挡风力的作用——坐好了,莫要拥挤在一侧。” 年老的艄公稳稳cao舟在离枫林渡口三、四里外的下游某处靠岸,大雨已经瓢泼而下,雨具全在那边牛车里,众人都下不了船。 年老的艄公认得陈cao之,这样俊美的少年郎无论是谁都是一见难忘的,说道:“陈郎君莫急,就在船上候着,反正现在也无法回渡口载客——对了,你们陈家坞的人昨天这个时候就在渡口等着陈郎君回来,临近午时才回去,说今日还会来。” 冉盛忙问:“老艄公,陈家坞来接我们的人长什么模样?” 年老艄公答道:“一个驾牛车的四、五十岁,宽脸厚唇,另一个断了一臂,面相有些凶恶——” “哈!”冉盛喜道:“小郎君,是荆叔和来福叔,算到我们也是这几日回来,所以每日这个时候就来看看。” 祝英台坐在船尾,看着倾盆大雨洒落在江面上,那钱唐江水好似沸腾了一般,奔流激荡,如墨般的黑云直似要压到江面上,水涨船高,眼看着江水漫过了江岸的那块巨石—— 不知为什么,在这样风雨飘摇的孤舟上,泼天大雨、江水汹涌,祝英台却觉得很安心,又有一种无可名状的、跃动的、浮躁的快活。 “小郎君,快看,那是荆叔!”冉盛突然大叫进来,不顾大雨钻出船舱立在船头使劲招手。 断臂的荆奴戴斗笠、披蓑衣、撑柳木杖大步在前,身后是来福驾的牛车,他们看到一艘渡船过来了,被风吹到江下游,便赶过来看看,却还真是陈cao之和冉盛。 来迎接陈cao之的除了来福和荆奴之外,竟然还有润儿,润儿由小婵带着,这时从车上下来,小婵打着伞,牵着润儿走近一些,润儿欢喜得小脸通红,锐声道:“丑叔——丑叔——润儿接到丑叔了,润儿和阿兄说好的,一人接一天,昨天是阿兄来,阿兄没接到,润儿今日却接到丑叔了——” 冉盛已经冒雨跳上岸去了,断臂荆奴赶紧取自己头上的竹笠给他戴上,冉盛叫了一声“荆叔——来福叔。”便大步来到润儿跟前,作揖道:“润儿小娘子安好。” 润儿仰头看着高高大大的冉盛,亮晶晶的眸子蕴着笑意,脆声道:“小盛你也好。” 冉盛又向小婵问好,忽然一阵疾风刮来,小婵握伞不住,那把油纸伞飘摇飞起,冉盛纵身一跃,却没抓住,那把竹青色的伞直向江中飘去。 润儿拍手道:“哇,飞起来了,真有趣,真的趣——丑叔看到了没有?” 竹青色的油纸伞就从渡船顶篷上飘过,又借风势飞了一程,最后落在江面上,青色一点迅速流逝。 “子重兄,那就是你侄女陈润儿吗,为何叫你丑叔?”祝英台奇怪地问,细长妩媚的眼睛打量着陈cao之。 陈cao之微笑道:“自然是因为我长得丑了,英台兄不知道吧,我小字六丑。” “六丑!”祝英台兴味盎然道:“嗯,哪六丑呢?” 陈cao之道:“我亦不知,我母亲取的。” 祝英台仔细看陈cao之的眉毛、眼睛、鼻子和嘴,轻笑道:“哪里丑了?哦,原来是说反话呢。” 陈cao之转头望着滔滔江水。 …… 大雨来得猛,去得快,等三辆牛车摆渡过了江,都已经是午时初刻了。 雨停了,但道路很泥泞,陈cao之、冉盛都坐车,润儿一定要和丑叔同坐一辆车,小婵就一起跟过来了,陈cao之想起去年大雪归家、履袜被雪水浸湿、小婵把他冰冷的双足紧紧抱在怀温暖的情景,那种温暖和感动至今犹在—— 牛车碾着泥泞行驶,润儿靠在小婵身边眼睛盯着丑叔,不停地问这问那,陈cao之一一作答,听说后日就可以去见母亲,润儿高兴极了。 到达陈家坞时,陈母李氏、宗之、族长陈咸等叔伯兄弟都迎了出来,陈母李氏笑眯眯道:“来福去了那么久没回来,我想是接到你了。” 祝英台上前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