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之女儿国_第一章 佛法东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佛法东渐 (第3/3页)

单凭一只手掌压不住孙悟空,玉皇大帝真被“请出”凌霄宝殿,东方天庭真是颜面扫地,还有什么面目称雄四方!

    诸神正要劝阻,却见太上道祖微微摇头,示意他们静观其变,诸神都纷纷闭嘴,不敢说话。

    孙悟空虽然自恃能耐超凡,但是看着如来佛祖人畜无害的脸庞,他不禁冒出几分寒意,稍微有点退意。正在这时,孙悟空脑海中忽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跳入他的掌中,可保你性命,成佛作祖,寿与天齐。”

    悟空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声音再熟悉不过,他兴奋地四下望去,找了一遍一遍又一遍,始终没有发现那个熟悉的身影。

    孙悟空颇有几分失落,他不知道那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他只知道那个人肯定不会骗他,他喊声“出你手掌,又有何难”,纵身跳入如来佛祖手掌之中。

    佛祖心底暗笑:“猢狲毕竟是猢狲,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佛祖当时就反掌为山,不费吹灰之力,将齐天大圣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他这一手有个名号,叫做如来神掌,是当初师傅亲自传授予他,叮嘱他生生世世只能使用三次,否则身魂俱灭,永堕地狱。

    玉帝见如来有这等本事,无比震惊,西方佛界自来没被他放在眼里,没想到如来佛祖竟然轻而易举就降服了孙悟空,自己十万天兵天将在孙悟空手下连反抗之力都没有,反差之大,令他惊心。

    太上道祖心中暗赞了一声“妙”,如来这一手极尽道妙,比他的道法还要高明一分,已经无限接近道的奥义。他瞅了一眼醉眼朦胧的玉皇大帝和众仙家,暗暗叹息。东方自觉三清四御超脱自然,道法玄妙,乃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佛家只是后起之辈,对其不屑一顾,却没有人意识到东方的固步自封,长此以往道家必将衰落。或许这也是天理循环,盛衰既定吧。

    众仙人见如来佛祖巧使妙计收了孙悟空,争相夸赞,称颂其智慧无双佛法无边。玉帝见如来有如此法力,既喜又惊,为答谢他的急难之恩,果然答应了他佛法东传的要求,不过在太上道祖的建议下定了四百九十九之数,人间历经五百年后,佛家方可挑选僧徒前往西方须弥山求取大乘真经,而在五百年内只许在东土传扬小乘佛法。

    其时,东方人间正处于西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名不聊生,而玉帝天庭经历悟空之乱仍然愚昧腐朽,尸位素餐,臣子天帝都不理世事,享受神仙逍遥之乐,哪个搭理凡夫俗子疾苦,和西方佛国民昌国安之状确实无法相提并论。只有流落世间的一些散仙游神,深感民疾,遍寻神州奇人异士,传授术法神通,救黎民于水火。

    经过孙悟空大闹天宫,东方天庭更是一蹶不振,经年无法恢复生气。眼见仙庭萧条,天庭诸仙中屈指可数的有志之士这才将精深道法下传,广收门徒,一时世间成仙成神者甚众,道法才得以不灭。可惜远古大能避世不出,其弟子徒孙也鲜理尘事,东方难得佛国净土那般安宁繁荣。

    阿傩、伽叶适时留在东土,广传小乘佛法,救苦救难,凡人信奉佛理,僧尼之众日渐势大,道法日渐式微。

    却说西方观世音菩萨为弘扬佛法,日日奔波,往来于东西方之间,兢兢业业,救弱扶困,不烦其苦。这一日,正是石猴孙悟空降生的第一百个年头,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行经东胜神洲傲来国国境,忽然心头有感,按落五色莲花台,降临在荒山野岭一处乱石堆前,素手轻拂,一方巨石凌空而起,内有一个人形胎卵,已成气候,只差些时日,面貌不甚清晰。菩萨掐指一算,天机蒙蔽,无法明了其间因果,知道不是凡物,遂将这方巨石收入莲花台中,带回落伽山紫竹林里,置于莲花池中。

    普陀山乃是神圣境地,雾是仙雾,气是灵气,水是圣水,非同凡俗。经历了七七四十九日的泉洗水润,这枚石胎终于将石壳褪去,落地化为一个面目清秀明媚四方的妙龄少女,一时百鸟齐鸣,万花俱放,旭日金光,照得普陀山处处光明,不再有日夜之分。后来普陀山又被称作光明山,世人都以为是观世音菩萨佛法宏伟,造就光明不灭之境,却不知是这奇异少女降生于世,引发天地异象。

    观音菩萨正在静修,感觉到异样,睁开眼来,只见彩凤为少女衔来衣裙,孔雀为她叼来玉笄,白鹤为她撷来祥云,猿鹿龟等仙兽顶礼膜拜。少女嘻嘻一笑,轻轻跳在祥云之上,真是个楚楚动人、可怜可爱的小精灵。

    菩萨走过去拉住她的小手,想邀她同坐在自己的莲花台上,少女站在祥云上只是不肯,巧笑摇头,也不言语。

    观世音菩萨也不以为意,问道:“你可愿意随我修行?”

    少女还是盈盈浅笑,微微摇头,不言不语,如同春柳,青风抚我,我随风摇,欲断我志,不为所动。

    观世音菩萨又道:“我可以教你长生不死,教你青春永驻,教你盖世神通……你为何不愿意随我修行?”

    少女仍然不言语。

    观世音菩萨继续道:“世人皆知我佛法无边,争先恐后想入我佛门,你皈依了我佛,前程大好,怎么这般不言不语?”

    云随心动,祥云向上飘起,少女得以和菩萨齐头,只见她伸出羊脂般的雪指轻轻点了一下菩萨的额头,开口道:“你本是慈航大士,为何现在成了观世音菩萨?”

    少女的一番话,菩萨无法回答,也不知怎么回答,脑袋中一时晴空朗日无比清明,一时又浑浑噩噩,不辨身心外物,竟然为此痴迷呆滞。

    原来观世音菩萨本来修的是道法,是东方道教的一名修士,法名慈航,只因心中一直有个执念,不为道法所容,无法得道,后来背逆所行之道,皈依了佛法,才得以成仙。菩萨心中一直有愧,希冀借助救苦救难来解脱自身,从此常在人间显灵,这才得了个观世音之称。少女看似问得她法号变化,实是责问她为何忘却初心,迷失了本源,也是有助她得道之意,可惜菩萨过于执着,无法明白。

    少女摇摇头,转身离去,乘云驾雾,直向东来。清风徐徐,白雾袅袅,婀娜女子,飘摇人间。

    三十三天外,浩浩邈邈之上,悠悠无名之境,有一位异士,不知名姓,女首蛇身,容貌憔悴,抱着一具尸首,却是男首蛇身。只听这异士喃喃自语:。

    天地化四清,三清作神灵。

    一清分人猿,谁解其中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