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凤翔督军使 (第2/2页)
的堂兄弟,其家世代权宦,屡监诸镇军。在原有的历史上他曾积极镇压王仙芝、黄巢起义 王仙芝、黄巢农民起义爆发后,历任曾元裕、宋威、王铎等路诸军监军,曾诱王仙芝降唐。黄巢入长安后,唐忠武节度使周岌投降,他劝周岌复归唐朝,并袭杀义军使者。后又并蔡州割据者秦宗权部分士兵,将其分为八都,并任天下兵马都监。黄巢大将朱温驻同州,他遣使招降,又引沙陀李克用军自大原进攻关中,迫使义军撤离长安,因功封为弘农郡公。中和三年六月,突然得病,死在河中,赐号“资忠辉武匡国平难功臣”。 杨复光死后赠观军容使,溢号忠肃。他虽是黄门近幸出身,但胸有大志,善抚士卒;病逝之时,军中恸哭数日。并且有义子数十人,分别担任各地节度使、防御使等职。而平定黄巢之乱者,大多数也是他的门人故将。 而现在他虽然也到各处充当监军,但是自从他上次领三千神策军精锐被岐王李健率领的一千破虏锐士所败,所以一直苦读兵书、研习各种阵法、积极训练神策军,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够打败岐王李健,洗刷自己身上的耻辱,所以他更希望李健成为凤翔军督军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来一场几万人的对决,他坚信岐王李健最多只能统领万余人,而他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杨玄翼深吸了一口气,开口道:“杜审权父子皆是岐王一派的人,这众所周知,在朝廷里面岐王李健只有杜审权父子以及一些官职轻微的人,想办法剪除岐王李健在朝堂的势力!” “诺!”杨复恭回应道,如今的情形只有将李健在朝廷所有的党羽铲除这一个办法了。 “嘿嘿!”杨玄翼苍老的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陛下和岐王李健都天真地认为掌握了凤翔军,就能够和我们对抗,可惜的是我神策军有二十万,挥手间就能够覆灭几万杂牌凤翔军!” 凤翔城的别苑内,李健面无表情,韩通低着头站在他面前,好半响,才听见李健说道:“情报准确吗?” “长安那边已经查清楚,消息准确!”韩通赶紧说道,这可是李健能否在凤翔站稳脚的第一件事,韩通可敢耽搁。 李鑫、童成几人闻言一愣,他们还不知道李健已经成为凤翔军督军使,三人顿时望了韩通一眼,那韩通咳嗽了一声,才说道:“朝廷下旨册封殿下为凤翔军督军使。” “恭喜殿下!”众人立马上前跪倒在地喜笑颜开地说道,他们都是岐王李健的部下,岐王李健势力越来越大是他们的希望,文臣想成为仆射,武将想统领一军。 “诸位莫要得意太早,长安城里的那些人不会这么容易让本王得逞的!”李健依旧声音平静地说道。 “殿下果然神机妙算!”韩通拍了个马屁之后说道:“杨复恭府邸传来消息,他们准备向杜相公和那些与殿下有查案之谊的官员下手了!” 几人心里一惊,这天眼直经过这五年的发展,几乎达到了无孔不入之势,连杨复恭等人深夜密谈的内容都能知道的清清楚楚,现在天眼直还是对外,可是以后呢?那可就是岐王殿下用来监视百官的工具了。 “殿下!他们这是要阻止殿下在朝中发声啊!此计甚是毒辣!”童成虽然很想提醒李健,但是他清楚目前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依仗天眼直,前几次剿匪的成功都与天眼直提供的准确情报密不可分。 “无碍!”李健挥了挥手道:“本王暂时还没有想要进入朝堂,命令天眼直人员,这些人如果有愿意来凤翔的,路上一定要安排好这些人,包括这些人的家属!” 李健现在深深地感觉到,人才难得,如今自己手底下的武将不少,但谋士却不多,杜让能算一个但却没有在他的身边,而张蕤只能够是一个能臣,他不是一名出色的谋士,处理内政还可以,处理其他事情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些日子和郑兴的相处,李健发现他也可以算是个能臣,可惜郑兴不是自己人,赈灾一事李健只有张蕤一人忙前忙后的,所以只要肯来凤翔的,他一定会除去他们所有的顾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