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 刘辩之殇 (第2/2页)
皇家,主仆痛哭、恩爱泪别。 当几盏下肚,刘辩更悲歌而起:“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随着刘辩歌起,唯一伴在身侧的唐姬,起身而舞,悲中抗袖而歌:“皇天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兮命夭摧。死生异路兮从此乖,奈何茕独兮心中哀。” 一唱一和,悲情弥漫,闻者无不动容,泣下呜咽、欷歔。 歌罢已是泪眼迷离之刘辩,手握爱姬,依依不舍,他是多么害怕董卓当权,自己身死之后,着所爱命运如何,可他又有什么选择,唯有怜惜道:“卿王者妃,势不复为吏民妻,幸自爱!从此长辞。” 言罢,刘辩遂饮鸩自尽,时年十五。 唯一兄长被鸩杀,刘协悲从心起,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命运,可无奈,能作何。唯有用最后的权利,于二月下诏,将兄长寒颤的葬于已故中常侍赵忠生前修建的墓xue中,谥曰怀王。 刘辩被鸩杀的讯息,虽对外是病逝,可却没瞒住,随后天下震动。哪怕是废帝,那也是君,其果比之鸩杀何后,严重许多。 原本鸩杀刘辩,董卓是想断绝不臣之人,以刘辩之名,煽动所谓义兵作乱意图。可未料此举却超乎预想。 随后天下响应之士更多,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上党太守张杨、徐州刺史陶谦、陈留太守张邈、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北平太守公孙瓒、长沙太守孙坚、济北相鲍信、曹cao等先后起兵,形成讨董联盟。 联军分几路进军洛阳,其中袁绍与王匡屯兵河内,快无处藏身的张杨借机率数千人马投靠。 张邈、刘岱、桥瑁、袁遗、曹cao与鲍信屯兵酸枣,袁术屯兵鲁阳,孙坚从长沙赶往与袁术会合;孔伷屯兵颍川;韩馥则留在邺城,给与联军军粮。 群雄遂又推举袁绍为盟主。袁绍自号车骑将军,其他人都有被假授官号,无职的曹cao被授行奋武将军、无家可归的张杨被安慰的授行上党太守。 董卓倒行逆施,天下义士共起义军同响应,有志之士无不择主以身同赴国难。 可却奇怪势力强悍的皇亲,如刚代荆州牧的刘表、益州牧刘焉、幽州牧刘虞,却迟迟不见发兵。 当然不止三位权重的皇亲,那以成割据之势的并州,早与董卓势不两立的姜麒,尽然没有动作,让联军很是遗憾。如其好友袁绍、曹cao皆修书相邀,却都石沉大海。 刘表、刘焉、刘虞不起兵,天下之人或许没太在意,可私自拿下并州,握兵十数万的姜麒也没有响应,是让有志之士大失所望。 着或许就是名声在外的原因吧,大家都在指望着姜麒功城下寨。 姜麒没有起兵的消息,天下义士失望,可正焦头烂额的董卓,却高兴的很,甚至一度以为姜麒是在试好。随后以天子之诏,受姜麒以并州牧,更加食邑三千,大有结盟之意。 可董卓注定是表错情了,姜麒没反应,可并不是不想与之开战,实乃并州新定,他没有时间而已。 虽然并州战事,早在讨董檄文发出前就以迅雷之势得以结束,可各地官员、守军,还需调配。 特别是沦陷已久之雁门郡,哪怕无有异族敢挡姜家军兵锋。可兵力不足是现实,最后雁门郡并未全郡收复,姜家军只在马邑、雁门关一代设防,准备徐徐图之。 随后姜麒任命钟繇为太原郡守、关羽为司马,又任命荀攸上党郡守、赵云为司马,邢纪为雁门郡守、童飞为司马。 守军方面姜麒也经过了调整,原各郡守军通通遣散,重新招募。西河刚募得的五万余新军,一万入雁门、两万入太原,原入太原的两万精锐被调到了上党防御。 调兵遣将期间姜麒也离开了上党,前往了一个陌生的城池,‘晋阳’,原来的并州治所,未来也将是并州的治所。 而也是刚入主晋阳,姜麒收到了各驿传递的檄文,不过比之所谓的群雄愤起,也如天下人的失望,姜麒看后不过付之一笑,随后摒弃。 就连相劝是否响应的郡守钟繇,也无趣的说了两次后,再没有提。 最后直到刘辩被鸩杀,姜麒方才在痛心中,有了动作,不过他却没响应所谓的讨董联军,只让全军缟素,不但战旗、就连战袍也摒弃了大汉的红色,全部换为白色,是有为国披孝之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