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章 惊险渡江,王陵山中拜王灵 (第1/2页)
江水冰凉刺骨,刚入水时凉水便从铠甲缝隙淌进来,沁湿内衣,紧贴肌肤,如缚骨之蚁,寒意挥之不去。小心往前一步,江水已没过胸口,强大水流冲刷来,令人站之不稳,浪头一个接一个翻来,若非手有缰绳,恐怕早已被水流冲走。 姑苏坤绕到慕北陵前面,周身燃起玄武力,似那定海神针般,水流动之不得,他说道:“你随我走,我护着你。”慕北陵谢过,姑苏坤小心翼翼在前带路,顺好缰绳,慕北陵便握着绳索缓慢向前。 后面的人异样涉水,剩下的姑苏六子纷纷祭出玄武力,立于江水,助士兵渡河。 行至一半之时,左右一丈外皆由暗涌漩涡,近而视之,方知漩涡之大,强烈的拉扯力自两腿外袭来,慕北陵只觉寸步难行,不过好在江面还算平稳,没有浪头掀来。 从大小不一的漩涡间游过,行两百丈时,忽闻姑苏坤喊道:“不要控制,顺着水流进去便好,注意不要溺水。”话音刚落,慕北陵只觉一股大力袭来,推着甚至飞速朝直流冲去,他仰头大口呼气,尽量保持脑袋露在水面,如此向前盏茶功夫,只觉周围水劲忽然一松,水流开始变得平稳,环视四周,两侧林木郁郁葱葱,前方是一处由两道险峰汇成的山涧豁口,仔细看去,依稀可见险峰有数座箭塔林立,心登时喜道:“终于安全了” 姑苏坤游至慕北陵身旁,观其无恙后,从怀掏出一根打湿的竹筒,他将竹筒在手掌拍了两下,慕北陵隐约听见竹筒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随后见他猛用力折断竹筒,一股浓烈青烟顿时扶摇直,烟色碧绿,清晰可见。 慕北陵问他道:“这是什么东西,打湿了还可以用?” 姑苏坤道:“这是王陵特有的一种烟石,磨成粉,然后剧烈抖动时会有打量浓烟产生,我们守陵人每人身都带的有这种烟石,用作发信号。” 慕北陵心想:“这东西倒不错,如果能用在战场,倒省去飞鸽传书。还能以最快速度通知战事情况。”又问姑苏坤道:“这种烟石王陵里还有吗?” 姑苏坤道:“多得是。” 慕北陵打定主意此去一定要带一些。 士兵们依次渡过艮水,姑苏坤传去信号紧紧半柱香的功夫,便见有人从林窜出,这些人皆头绑黑带,脸蒙有黑巾,束黑甲,动作迅速,丝毫不拖泥带水。 在黑甲人的帮助下,慕北陵爬岸,姑苏坤走向其一个黑甲人,与其耳语几句,那人不停点头。言罢姑苏坤过来说道:“老祖宗留下的规定,非守陵人不得入王陵,我现在先带人回去,郎将你们暂时待在这里,过后我去请示清尘长老,看能不能让你们也进去。” 慕北陵抱拳道:“那有劳姑苏大哥了。” 过的不久,六千余人悉数岸,姑苏坤带守陵将士回陵复命,留下姑苏离等六人保护慕北陵,郑逊则命人地休整。 慕北陵在树林寻了块不算小的空地,因为离徽城不远,所以他们皆不敢生火,一面引人注意。郑逊过来,与之席地而坐,慕北陵看着他,轻笑道:“总算活着过来了,真没想到艮水还有这么个地方可以渡江,若非姑苏大哥他们熟知此地地形,我们恐怕真要困死在徐邺了啊。” 郑逊也以为如此,问道:“接下来我们怎么办?” 慕北陵轻咂嘴唇,片刻后说道:“你常年驻守徽城,熟知徽城地形,可否画出来我看看。” 郑逊道好,寻了个木枝,地快速描绘,不一会,一副地图便印在地。他道:“这是徽城方圆三百里的地形图。”指着图道:“这是徽城,这是襄砚,这是大汤山,这是小汤山,这里是一片平原地带。” 慕北陵斟酌此图,见大汤山恰好与徽城襄砚呈掎角之势,小汤山侧之,两座山离二城的距离皆不超过百里,其一条管道更是直穿大汤山府邸,他问道:“大汤山和小汤山的山势如何?” 郑逊道:“大汤山山势较缓,最高处也不过百米,小汤山则要陡峭的多,而且山多为密林。” 慕北陵点点头,拿起一根树枝,在离大汤山不远的地方又画了三座城池,指其说道:“这是蓟城,这是朝城,这里是壁赤,后面是临水,尚城和扶苏。前日我接到邬里的飞鸽传书,说大王已派这几城的大军驰援徽城襄砚。你看这里。”他将树枝插在大汤山处,继续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