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三章 二临皇北,亡朝旧臣恬不耻 (第2/2页)
朝服的老人垂首抱拳,拜道:“慕将军,下臣翰林院掌院学士董元同,参见将军。” 慕北陵微抬眼皮,扫了眼开口的老人,以示回礼。 官至从二品的董元同自然不觉有妥,面带笑容道:“将军入文出武,天神天将,挽救我西夜朝于水火,实乃携天命以斩昏王,百姓之福,黎民之幸啊。” 手指轻叩在桌面上的慕北陵嘴角微弯。 马屁精?这是他对董元同的第一印象,狗屁的入文出武,百姓之福,老子也就是今天能坐在这里,换做是武天秀,指不定你个老东西会怎么损我呢。 不过他也不说破,不生气,常年立于朝堂之人哪个不圆滑世故明哲保身,把命看的比什么都重要,要是架把刀在他脖子上,让他骂自己祖宗兴许都不带重样的。 慕北陵笑道:“这携天命以斩昏王在下可背负不起,在下不过一介武夫,和董大人一样,都是替人卖命而已,大人说是不是啊?” 董元同有种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的感觉,讪讪干笑几声连忙道是。 秋夜寒凉,他后背却已经沁湿大片。 慕北陵的视线突然落在正对面的一个始终垂着头的大臣身上,眼中泛起些许玩味。 蓟城枢密使芮昌,不对,现在应该称之为兵部左侍郎芮大人。慕北陵记得当初被发配徽城,坐那有名无实的监军,正是这位芮大人的怂恿。他和都仲景,就是一丘之貉,很奇怪连都仲景都逃了,他为何还有胆子待在朝城,就算不怕自己找他麻烦,难道就没一点发憷? 慕北陵伸手拿起摆在玉碗上的象牙筷,捏在手中转了几圈,似有似无的问道:“这位大人就是芮昌大人吧?有段时间没见了,大人可还好啊。” 生着满脸串脸胡的芮昌怎么看怎么不像文官,把他放在五大三粗汉子成群的军营里,指不定有不清楚的人还把他当成是某位了不起的人物。 芮昌悻悻笑起,抹了把额头上的冷汗,恭敬道:“下臣真是芮昌,没想到将军还记得下臣,下臣对将军的敬仰正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 慕北陵不轻不重的把象牙筷拍在桌上,打断他的话,口腹蜜剑道:“芮大人这番话也对帝师大医官说过吧。” 一听他提起帝师大医官几个字,在坐诸人皆是面色一紧,谁不知道都仲景和慕北陵极不对付,后者走到今天这一步,不说全是都仲景的责任,至少也要占八成。 芮昌汗流如注,两只袖口都已经因为擦汗湿透。 慕北陵摇头冷笑,现在他再面对芮昌之流,真的升不起一点打压心,甚至连念头都懒得动一下,不是不屑,而是压根没必要,这就好比是一个肌rou虬扎的莽汉子,总不会无聊到天天跟襁褓里的婴儿耍刀弄枪吧,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芮昌的吃瘪让十几人不敢再开口,哪怕问候也不敢,生怕被血屠千里的年轻人抓住把柄一通奚落。说起来他们虽然是亡国之臣,但最基本的脸面还是想要保住。 这就是身在跗骨朝堂里,渐渐侵入骨髓的中庸之道。 穿着碧螺霓裳容貌姣好的侍女端着银盘款款走来,盘中托着十七杯热气腾腾的茶水,侍女依次将茶水送到每个人面前,这才躬身退下。 有那好色的大臣想要借着侍女递水的机会一览胸前雪白风光,只匆匆瞥一眼后便赶紧收敛心神,放在平时他们难免会借机掐油,可惜此时有尊大佛同桌而坐,有贼心也没贼胆。 日落西山,楼门口的大红灯笼燃起烛火,一阵整齐的脚步声从门外传来。听见响动的一刻,桌上诸人皆是一震,知道正主就要登场。 朱红门口,白衣翩翩的执扇楚商羽率先进来,笑着扫了眼大堂,躬身退至一旁。 身负九蟒明黄龙袍的武越随之迈进门槛,眉如新月,眼似狭刀,嘴唇含笑,笑中却含着不怒自威的霸气。 桌上众人起身相迎。 慕北陵对举目看来的武越拱手作揖,视线却不自觉落在随他一通进来的佝偻老人身上。老人今天还是一身斗篷装扮,整个人缩在斗篷下面,看不清面容,而他离武越的距离不多不少刚刚三步,杀人救人的最佳距离。 武越信步走到主位坐下,老人就像影子一样站在他身后,也不见落座,随后又有几名斗篷遮面的人走近皇北楼,分站在门口两侧。 慕北陵悄悄打量那几个后来的斗篷人,其中一道背影引起他的注意,看不清那人面容,但总给他一种异常熟悉的感觉,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武越落座后依次与诸位朝臣寒暄招呼,看起来异常熟络,这些人也乐得往自己脸上贴金,毕竟眼前坐的是他们未来的大王,都一门心思想要借此机会巴结讨好。 正说时,一人匆匆从门口跑进来,嘴上连连抱歉,“哈哈,来晚了,来晚了,大王勿怪,臣今天正在准备登基用的冕冠国玺,差点忘了时间。” 稳坐泰山的武越招招手,示意来人坐在身旁,笑道:“左卿为孤的事cao碎心,孤哪会怪罪,来,位子都给你留好了。” 来人赫然是国子监祭酒左濮前。 而听到那句冕冠国玺,慕北陵目光不自觉闪了一下。楚商羽丢了玉笺帛书,左濮前倒好,直接趁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