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道尊法谕如律令 (7) (第2/2页)
对我天朝的文化,东瀛人极热爱。会字刻一事不足为奇。武学之道,亦复如是。东瀛流传的武功,便是我中土的末技。” 见庄主似乎不再纠结于那件事,还有闲情同自己说这些,显然已经不再挂怀了。 老仆喜道:“庄主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了。追根溯源,东瀛还是我中土一脉呢” 老仆似乎会错了意。 白念花的重点在最后两个字上,“末技”。 正因为不如,才想要超越。 东瀛觊觎中华的武功绝学由来已久。 便是这当今武林之中,东瀛,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十年前的魔门之乱,如今的黄天圣教。 就算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但这其中多少都有些东瀛势力的影子。 虽然起不到决定性作用,然则趁火打劫浑水摸鱼的目的还是有的。 “你可听说过忍者?” “忍着?提到忍字,该和少林有联系吧?” “非也。中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门小派的一本内功心法流入东瀛。被他们加以解读反复深究,便搞出了名为“忍者”的东瀛武人。” “还请庄主明示。” “好啊,李伯。既然你想听,我便说与你听” 老仆见庄主心情不错,也倍感欣慰。 “忍者有九字箴言。乃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出自葛仙翁《抱朴子》一篇。复有金木水火土五遁。说穿了,都是些掩人耳目的旁门左道。更有能临时调运心灵能量的秘法,这才算上得了台面。也无非就是些内家观想吐纳激发之法。法子虽然浅陋,但他们看的极重,修行时也极认真,因此倒有些成就,不可小觑。” “庄主眼界高明,博闻强记,实在佩服。” “你莫虚捧我。这江湖上,转眼就要变天了。我打算闭关。” “庄主!” 李伯惊道。 “庄中一切事宜都交付与你来打理。” “是” 江浙天台山,南宗玉府。 天下道尊大弟子司马承祯盘膝而坐。 道尊仙踪难觅十载,可苦他这当弟子的。 本欲静心修行,偏偏俗事纷扰。 皇帝两次三番下旨召见。 如今又一旨降下,请自己到有着“小有清虚之天”的王屋洞府挂单。 道教各源各脉的俗务还等着自己打理。 江湖武林又有琐事,需要解决。 自己不再其位,却要谋其政。 少林的法如和尚,乐得清闲。 一直书信,把责任撇的干干净净,自己闭关面壁去了。 看着那封摆在桌子上的书信,又望了望旁边的圣旨。 司马承祯无奈地叹了口气。 “师傅。王屋洞府真是个好地方啊。位列十大洞天之首呢。我们要是能去那里修行,当真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道瑞莲眼睛闪着小星星,正在以一种几乎算不上心机的心机,试探着师傅的对圣旨的态度。 看着那稚幼徒儿的天真憨态,司马承祯面带笑意。 种种思虑暂时被忘到一旁。 “我瞧你是在这里呆腻了。真到了王屋洞,怕是过不了几天,又要吵着换地方吧。” 年仅十岁的道瑞莲被师父看破了小心思。 撒娇道:“才不是我想去呢。皇上有旨,师父总要给他一个面子吧。” 一句话把司马承祯逗得哭笑不得。 这话算是一个小小的马屁了。 “哦,把皇上都抬出来了。” “不敢,不敢,弟子都听师傅的。” 道瑞莲乖巧道。 修道之人,没有家室。 师徒之间,便如父子。 见了自己当成女儿般的瑞莲如此懂事,这让司马先生很是宽慰。 “告诉你那几位师兄收拾好行李,你占个日子。我们按时出发。” “太好了。” 一声欢呼,道瑞莲早跑出去找师兄去了。 “慢点” 司马承祯在背后充满宠溺地提醒道。 “知道啦。” 稚嫩的童音从远处传回。 一位中年道者无声无息地走了进来,看上去同司马先生年纪相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