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啸秦巴_第一百六章、唐嗣桐兵败桃花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章、唐嗣桐兵败桃花岭 (第1/2页)

      唐嗣桐接到杨虎城对红二十五军进行第二次大围剿的电令,带领警备第一旅三个团,离开镇安县,沿着大路,向东开来。

      走了三天,接到电报称,徐海东部已到达山阳县小河口镇附近。唐嗣桐挥师北上,又经过几天急行军,来到山阳县黑山街,这里距小河口只有四十余里的路程。唐嗣桐命令部队在这里驻了下来,等待后续的第一二四旅王明钦248团前来增援。

      当天,唐嗣桐派出前卫部队搜索前进,打探消息。

      唐嗣桐在黑山街一住三天,也没等到增援部队。

      三团团长刘威诚来到旅部,嚷嚷道:“旅长,我看王明钦是贪生怕死之人,他们一时半会是不会来的,凭我们的实力,这些红军根本不在话下,何必再等,以免他们笑话我们畏战”。

      唐嗣桐道:“说的有道理,命令部队,作好准备,明天一早把饭吃饱,杀向小河口,叫红匪知道我警一旅的厉害”。

      第二天黎明,唐嗣桐将辎重留在黑山街,轻装带领大部队向小河口赴来。

      红二十五军在袁家沟口早已探听到唐嗣桐带领警一旅沿大路而来。

      却说红二十五军在龙驹寨得到情报,国民党军调集了庞炳勋部、张学良部、肖之楚部和杨虎城部共三十多个团兵力,从四个方向向我军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第二次围剿。中共鄂豫陕省委果断决策,制定出了“避其锋芒、长途转移、疲劳敌人、从空档处跳出敌包围圈,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略计划,分兵两路,一路由徐海东带领沿丹凤、山阳县交界山区往南,向山阳县漫川关方向转移。一路由程子华带领往东,经商南县南部向河南荆紫关方向转移。

      东南两路红军分别牵制着敌人在鄂陕边界地区兜圈子,终于将敌人的兵力成功地分散在了秦岭山中,打破了敌人的合围图谋,

      由程子华带领的红军,在攻克陕豫重镇荆紫关后,又在荆紫关附近设下埋伏,全歼庞炳勋四十军押运军火的一个营,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和给养。等庞炳勋第三十九师主力赶到荆紫关时,程子华早已带领红军回马陕西,向西而去。在商南县和郧西县边界的七里坪镇,与陈先瑞带领的抗捐军汇合,两路红军马不停蹄继续沿洛南、山阳交界地一路向北。最后在山阳县袁家沟口镇,与徐海东带领的南路红军又汇合在一起。

      一天后,侦察分队在商县棣花镇,路遇一地方邮差,截获敌军力部署情况,才知道在我军的东部丹凤县方向,有东北军一一七师,北部蓝田方向有东北军一二0师,南部郧西、山阳方向,有庞炳勋三十九师,在西部镇安方向,有杨虎城的警备一旅,正从四个方向对我红二十五军实行合围。

      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当天晚上,吴焕先在袁家沟口召开省委扩大会议,研究当前的行动方案。

      会议一至决定,面对敌人四面合围,我们的方针是采取灵活的游击战术,在当地民众的支持下,利用有利地形,哪路敌人先到,就打哪路敌人。

      徐海东派出侦察分队到各地侦察地形,以应对国民党军的来犯。

      按照计划,吴焕先带领省委和红军后勤人员,立即转移到袁家沟口以东的小河口镇,二二三团和二二五团主力撤出袁家沟口向西北转移到红岩寺。到天黑后,红军主力又悄悄拉回到袁家沟口到小河口必经之地的桃花岭两侧山上,埋伏起来,布下一个大口袋。

      唐嗣桐带领警一旅毫无防备的大步向前,远远望见袁家沟口了,遇到一队挑山货的商人从袁家沟方向的大路而来。

      唐嗣桐对二团长毋含章道:“去,派人问问,打听一下前方的情况”。

      毋含章派人去了,不一会回来报告:“我亲自问了这几个商人,他们今早从小河口过来,说红军听到大军来到,已经向东跑了”。

      唐嗣桐一听哈哈大笑,对一团长王竣道:“量这些红匪也不敢跟我交锋。怎么样,听到我们来,就跑了吧”。

      王峻道:“旅座,不可大意,红匪贯用调虎离山计,我们还是小心为上”。

      唐嗣桐道:“不必大惊小怪,这些商人亲眼所见不会有误”。

      二团长毋含章道:“谁知这些挑担的是不是红军的探子?”

      几人正说话间,前卫部队又抓了两个山民前来,对唐嗣桐报告:“旅长,我们抓了两个红军的探子”。

      唐嗣桐道:“押上来”。

      两个山民被押到跟前,唐嗣桐问:“说,是谁派你们来的?”

      山民道:“长官,冤枉呀,我们是袁家沟口的村民,红军来了,我们就躲到亲戚家,今天听说红军跑了,我们才准备回去看看的”。

      唐嗣桐问:“你听哪个说红军跑了,跑哪去了?”山民道:“我家老二刚才来给我说的,说红军一早就往东走了”。

      唐嗣桐叫手下人:“给我打,看他不说老实话”。

      几个当兵的一顿拳脚,打得山民哭爹喊娘:“我们是当地的村民,不是红军探子,铙了我们吧”。打了一阵,也判断不出是不是红军探子。

      天黑时,唐嗣桐带队来到袁家沟口村,只见村里到处丢着红军的物品,看来红军真的是跑了。

      三团长刘威诚向唐嗣桐报告:“我问了几个村民,今早红匪听说我们要来,已跑到小河口镇去了。你看满地丢的都是他们的东西,看来他们走的匆匆忙忙,不用怀疑了”。

      唐嗣桐命令:“天已黑了,今晚住下,明天一早向小河口进发”。

      第二天天一亮,大雾迷漫,唐嗣桐在村口集合队伍,派尖兵连在前边开路,自己带领大部队跟在后面,直向小河口赴来。

      从袁家沟口到小河口只有桃花岭一条道。

      桃花岭前是一条十多里长的山沟,一条大路通向岭上。沟两边山势陡峭,树木茂盛,沟内一条小路曲曲弯弯,杂草丛生。

      按照徐海东的部署,红军二二三团占领沟北面一线高地,二二五团两个营占领沟西南的东沟、李家沟南侧高地,另一个营在桃花岭上正面堵击敌人。

      各部队埋伏在树林深处,静待警一旅进入包围圈。

      二二三团二营五连指导员吴顺智带领全连战士和抗捐军埋伏在桃花岭山口。徐海东交待吴顺智,不要惊动敌人,等敌人全部进入包围圈后,封锁进山的路口,不能让一个敌人从原路跑了。

      早晨的大雾笼罩在沟里,吴顺智睁大眼睛,也只能隐约看到沟下大路的轮廊。时间不久,在前边侦察的战士传回话来:“敌人已经从袁家沟口出发,正向我伏击地而来”。

      袁家沟口村距红军埋伏的桃花岭阵地不远,吴顺智通知全体战士:“各自隐蔽,没有命令,不得发出响声”。

      吴顺智隐蔽在一处高坡后,静听着远处的动静。

      一袋烟的工夫,听到沟口有嘈杂的人马声,警一旅的队伍开过来了。

      来到沟口,只听沟下面有人在喊:“唐旅长有令,叫前卫连做好侦察,小心埋伏”。

      进入沟口的敌前卫部队停了下来。不一会,一个班的士兵离开大路,上到沟口的一个小山坡上,观察了一阵,高喊道:“没事,可以前进”。

      敌大队人马向沟内走来。

      刚进沟,敌前卫部队向山上吴顺智五连隐蔽的树林里打了几枪,树叶纷纷掉了下来。吴顺智压低声音道:“大家不要动,他们这是在火力侦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