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梦红楼_第一百七十五章 亏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五章 亏欠 (第2/2页)

途,于是很多人就开小差,跑路了。

    一直未受到重视的韩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跑路的,萧何听说后,立马去追,追上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并许以高级职位,终于把韩信劝了回来。

    后来的事情谁都知道,刘邦拜韩信为大将,而韩信则为刘邦打败项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萧何为刘邦做了这么多工作,按说刘邦应该对他感恩戴德吧?

    在创业期间,以及创业刚刚成功的时候,的确是这样。

    但随着刘邦的皇位坐稳,他开始对萧何有了戒心。

    为何?

    因为萧何的威望太高了,如果想脱离刘氏集团,自己出去创业,那可咋办呢?

    幸好,萧何身边有个门客看到了这一点,并告诉萧何:“灭族的灾难距你家不久了,你身居相国,功劳第一,还能再加吗?当初你入关中的时候,得民心,已十余年了,百姓都还心向着你;现在,你还孜孜不倦地追求百姓的拥护,皇上其所以多次派人打听你在干什么,是对你生疑,怕你权势使关中情势动摇不稳,让他的后方危险。”

    萧何问计。

    那人答曰:“你为什么不干些多买田地高放债污秽名声的卑贱事儿,表明自个儿仅是位没有争江山野心的卑贱人物田舍翁,让皇上心安呢?”

    萧何何尝不明白,对于一般的小官吏,皇帝并不怕他们有野心,所以一有贪赃枉法行为,必遭严惩。

    对于自己这样的大臣,皇帝主要是防止他们有野心,对于贪赃枉法那些小事,反不足轻重了。

    为了释去主上的疑忌,保全自己,萧何不得已违心地做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

    不久,萧何的所作所为就被人密报给了刘邦,果然,刘邦听后,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并不查问。

    当刘邦从前线凯旋归来时,百姓拦路上书,控告萧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

    刘邦回到长安后,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

    刘邦表面上让萧何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暗自高兴,对萧何的怀疑也逐渐消失。

    即便这样,刘邦还觉得不够,他找了个借口,把萧何弄进大牢里,关了一些日子,然后放了出来,此时,萧何已经六十多岁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此后的萧何再未受到摧残,最终得以善终。

    如今也是一样,独孤策无论是自污,还是辞官,其实都是在向李世民表忠心呢。

    这么一个聪明,知进退的年轻人,长孙无忌显然是非常欣赏的,最为重要的是,独孤策年轻,他的年纪,完全可以承担起他们这一代人老去之后,扶保大唐江山社稷的重任。

    “陛下!独孤策是个聪明人,正是因为他是个聪明人,所以他才做出这个决定,陛下恩准,已经是对他最好的封赏了!”

    真要是说起来,李世民对独孤策的封赏不可谓不厚,增封邑三千户,让独孤策的风衣一下子达到了六千户,放眼整个大唐,也就只有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两人能与之比肩。

    更何况,李世民还加恩,准徐国公的爵位,承袭五代而不降,即便是长孙无忌也比不得了。

    那所谓的世袭罔替不过是个虚指,说得明白一些,就是世袭三代而已,也就是说,长孙无忌的赵国公爵位,也只能承袭三代,三代之后,就要降为郡公,而独孤策那个徐国公的爵位却可以承袭五代,大唐开国以来,这可还是首例。

    李世民听了,也不言语,他知道长孙无忌说的没错,可他宁愿独孤策笨一些,一个人要是太聪明了,反倒不好。

    独孤策明明知道,他这个皇帝已经在猜忌自己,却毫无怨言的选择了退让,这让李世民的心里更是觉得对独孤策有所亏欠。

    “罢了!罢了!那个小子,且让他躲些清闲去吧!”

    长孙无忌道:“诚如陛下所言,也的确该让独孤策好生歇息歇息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小小年纪,若是再不懂得藏拙的话,怕是要多面树敌,对他也并非是好事,此番他自请为祖母守孝,倒也可以磨一磨他的性子,日后也能更好的为陛下效力!”

    李世民闻言,突然也觉得这似乎真的是一件好事,独孤策的问题主要就是在于太过锋芒毕露了,这样的性子,也确实该磨一磨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