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断章 (第1/1页)
江湖上流传的有关的“判官”的传说主要围绕着三件事,第一是他的“鸣钟诀”,第二是他的“判官笔”,第三则是他的“太平门”。 所谓“鸣钟诀”,是世人找他办事的指南,即“鸣钟一声,舍财求财;鸣钟二声,奉财问仕;鸣钟三声,留财取命”,在落茶县镜湖中央的湖心亭中鸣钟表明所求后,价由他开。七日之内,所有疑难轻松化解;不出一月,仇家首级便被送至家中;更有一夜暴富者,不计其数。官府里多半是遵从了他的计策才得有仕途的人,故任他杀人放火也不敢过问。 “判官笔”则是指他用来杀人的工具,善口诛笔伐之人众多,而真正能凭一支毛笔取人性命的却只此一人,因此但凡死状如以笔穿喉者,概无冤可申,死有余辜。 为何? 这就要归功于“太平门”了。 相传“太平门”是历代判官修行的地方,托此门之福,各任判官都会练就一双毒辣的眼睛。谁该罚,该如何罚,他的心中一清二楚,决不会被不实的言论所误导或蒙蔽。 而这,也是官府敢放任其不管的另一原因。 然而,俗话说人无完人。判官也是人,难免也会犯错,历任判官都有四种失误犯错的机会,每次失误后都要与利益受损的一方缔结一个誓约,无偿为其办一件事。而结约方即为“誓神”,为了保持结约关系,誓神往往也会为判官做出一些牺牲。 四种誓神中欠命者为青龙,欠财者为白虎,欠权者为朱雀,欠情者为玄武。 当然,这些都只是老百姓口耳相传的传说,不可尽信——毕竟,谁也没有见过这个神秘的存在;而更有甚者,说见到判官说明大限已到,一时间,判官成了“冥界来的使者”,搞得人心惶惶。 “多么可笑的说法。”时任判官的陌上桑一边喝着太平猴魁,一边对几案对面的人说,“只怕再过两天,我就要被说成是杀人不眨眼的混世魔头了。” 几案对面的宾客身着战甲,面色褐红,显然是刚从塞外经历了一遭风沙洗礼,听闻此言,不禁露齿一笑:“先生言重了,坊间人语纵是再离谱,也不会将您比作混世魔头,您惩jianian除恶,有功于现世,百姓或许愚钝了些,但总不至于颠倒是非黑白。” 陌上桑但笑不语,将茶盏放稳,袖起双手:“阿琦,你看,天上要下红雨了。” 少将李琦对此很是无奈:“先生总是不相信他人,这一点最是让人头疼。” “你再会说也没用,”陌上桑笑的从容,“这世间万物,行者百态,孰是孰非,天公自有定夺。”稍作停顿,又继续道,“我是不会跟你一起去漠北的,凡事该我cao心我一定竭尽全力,但这一场仗本就师出无名,不仁不义,恕陌某实在不敢干涉。” 李琦面露失望,不禁懊恼:“先生若是不来,我手中的胜算便只剩六成了。” 这话让人听来不免有些孩子气,陌上桑有些想笑。 可是想想沙场之上的金戈铁马,朔气寒光,便知九死一生,又如何笑得出来? “人不应打无准备之仗。” “可皇上要扩疆,我们没得选。”李琦微微一哂,“民力不足,粮草未储,可他一句征讨,谁又能抗命?先生您生来自在,哪里明白我们的难处?军队出去征粮集草,老百姓家里吃的全是草根树皮!我们看了难道不心痛?我们没得选,只有打胜仗,心里才能好过,才有脸回来,才对得起那些饿死的忠民!” 陌上桑手里端着茶杯,垂着眼睫,一言不发。窗外飞雪寒风,屋内放着炭盆,一阵风过,火焰忽地变旺。他抬起眼,微微叹气。 “你果然太会说了,危险的家伙。” 说着,抬起右手,执起放在案角的毛笔,一笔一画的在纸上书写,边写边感慨:“帮你这一次,真是危险啊危险......” 李琦看着纸上的蝇头小楷,笑得见牙不见眼:“先生善人有善报,日后能成佛的。” “我可不是善人,也不可能成佛。”陌上桑笔上落下最后四个字,“好话说得太多,就成了假话;假话太多,神佛不佑。” “先生说得是。”李琦从善如流。 陌上桑放下笔,将纸条拈起,交给李琦,看他不迭地双手接过,才嘱咐道:“你按着上面的话去跟对方首领谈判,十有八九可以免去这一场兵戈;在军队里多挑些老弱病瘦的马匹出来,再挑几匹上等良驹,瘦弱的抵给交粮的百姓算作补偿,良驹抵押给马场,再把消息放出去;排兵列阵少前锋多后备,放粮发饷少银米多时蔬,保存军队实力和体质优良......你记住了吗?” “没有。”李琦一脸真诚。 半月之后,受条件诱惑,私积米粮的地主老财们开始争先恐后地交粮换马,向马场购马的贵胄皇亲毫不知情的便将银钱缴入了军费,然而在皇帝一声“征马”令下,此两者或换货买的马匹全都打了水漂——重归军有。一时间,举国上下的富绅名门不是哀叹自己空欢喜一场,就是抱怨军制的严酷无情,反倒是普通百姓,不仅可以保留那些无法入选的马匹,还可以领取到一份补贴。 再半个月,军队出征,几场仗打下来损失兵士不到千人,病患者不过十数,如此一来,士气高涨,大军所向披靡,使得敌军闻风丧胆。 又有半月,少将姓李名琦者以“归顺则存,保留王制,除日常贡奉外留以实权,拒则立斩”的霸道言论招降了敌国一把年纪的老国王。 而当李琦班师回朝时,特地前去镜湖中心那座湖心亭拜会恩师陌上桑。 可是偌大一个镜湖,却再没了那人踪迹。 这件事,一直在李琦的脑子里挥之不去。整整六年过去了,李琦已经从一个十六岁的少将成长为了二十二岁的镇远将军,只是那个人,始终音信杳无。 李琦渐渐明白了,当年陌上桑给他的绝不是随意的指点,而是在他开口的那一瞬间便开始步步精心的打算。 陌上桑是在告诉他:成大事者,必心诚,必至善,必重天下人。 只是,留下这些道理的那个人,从此在这个世界上翩然隐去,就像他从未来过这大千万象之中。 那么,故事真的就这样在一个断章里结束了吗? 恰恰相反,真正的“太平劫”才刚刚开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