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37)规矩 (第2/2页)
面前的年轻人脖子被一股气充得粗红,一双大眼如牛泡似的瞪着。阿四有些慌张,两只手明显不受控制的抖动。 “营长,营长,我们到了,在哪儿抬?”两个长得彪壮的棒小伙在祠堂门口嚷嚷,他们知道,这祠堂,非请勿入。 这是规矩。爹娘从小就这样教育他们,他们也一直这样遵守。什么理不理的,都过去这多年,规矩就是规矩,还反了你!长辈就这样训不听话的娃。娃这时只有憋气的份,长辈嘛,不管对错,听着就对了! 齐道乾今朝就想反天了!他受够了。祠堂咋啦,都是些旧玩意,要不是那年村长挡着,他和一帮子箍了红袖章的青年早就铲平了它! 其实那时面对气势汹汹的学生娃,村长只说了一句话,就把带头的齐道乾治服。他说:“你闹,你砸,你爹还在里面住着呢,不孝的子孙!” 祠堂是留了下来,门口那头大狮子却被他们大卸八块,敲得粉身碎骨。“守门兽,吃人的魔!” 齐道乾突然从嘴里冒出他当年砸石狮子时说过话,阿四听到突然身子一怔,直条条地倒下去。被面前忽然发生的事惊呆了的齐道乾半天没有缓过劲来,眼睁睁看着阿四如死了一般斜歪在门口腊梅的枝杆上。 外面“营长,营长”焦急的喊声将迷糊中的齐道乾拉了回来,连声呼叫着“救命”。闻声怯怯不敢入的后生娃在他的急令下才战战兢兢地走进来,一看如此架式,便连忙按胸捶背掐人中,终于使阿四缓过一口气来。 头上汗大粒粒的滚落,可齐道乾反倒不感觉一丝热,阿四回了天,他心里还觉得透丝丝的凉。 轿是没法借了,还得去找村长。三人抬起阿四,给喂了一点糖水,见神色好些了,齐道乾便交待两人好生看着,自己一溜烟往祠堂外跑。 胸里揣着火的村长领着头出了三嫂家的院门,身旁紧随的是欢蹦乱跳的娃,二狗夹杂着看热闹的人群中,只有怕误吉时的英子妈,紧追这帮子人的后面。 “这都咋了吗?”众人七嘴八舌:“好端端的喜事,怎成了这样,闹心呢!” 闹心的英子没有随众人出去,心里装着王老师的伤势,着她妈的嘱咐,去坟上穿过的衣服必须换掉。老大不愿意,却被她妈一句“还有几天在家”的话彻底打败,和四个半大丫头收拾着下午的行头。 三担两筐的新衣被褥一排排停在厅堂里,崭新的三转一响覆盖着红色绸布,她妈吩咐过了,不到上车是不许露出来的。英子问为什么?她妈正儿八经地告诉她,“树怕高,猪怕壮,人怕有钱,心着慌。” 一知半解的英子知着妈是为她好,也就不去理论,着了小姐妹的帮忙,插上门闩,拉也帘子,由着暖暖的水漫过身子,听着外面人声嘈嘈,嗅着洗了王老师伤口的皂香,轻轻打上沫,仔仔细细的一寸寸洗了,今天她就要成为新娘了,那是女人们一生的期盼。可是,她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尽管要衣有衣要钱有钱,尽管将来是个体面的女人。 望着镜里青春胴体,她有些陶醉。那臂部还微红初愈的伤口,是过去这几天里幸福的见证。思绪很乱,头脑也很乱。只有大厨“滋啦”做菜的声音和挡了挡不住的各种食物混合的香味,让她觉得有些得意。毕竟谁家有等排场!要是她爹还活着,英子不敢想。 从里到外一身新。 英子妈着空去买来的新衣服,就直接挂在老式的木橱里,她知道老规矩了,新娘新衣不沾水。这样,才是新,才是完完整整的新! 英子套上她妈缝了四个铜钱的新红大衣,扣上对襟褂,虽没有旗袍那样诱人,可红艳艳的,从里到外都透着喜庆。就是没有洗过的衣服毛糙糙,感觉实在不爽,但为了她妈,没办法,能穿就好。 四个姐妹端着木盘,里面盛放一面铜镜,一个银元,还有一些大米、茶叶,她们一边帮她往衣服口袋装着,一边说着大人教的:“镜去邪,钱生财,米茶都有富安康。”接着,又拿来八个红蛋,一股脑地塞进口袋。跟着姑娘们又齐声喊开:“红蛋蛋,进口袋;今出门,明进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