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能量特殊化 (第1/1页)
这些天秦歌通过和红菱的交流,发现同样进行了神魂融合的红菱和他之间,不管是在精神力,还是其他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差距 这些差距都是隐性差距,就拿精神力来说,红菱对圣能盘转速度的控制,盘转速度是二十倍时,处于恒定值,可以无视精神力的消耗,而秦歌却是五十倍,这其中的三十倍的差距犹如天堑。 同样都是神魂,为什么会差距这么大? 秦歌一开始,推测可能是神魂不同的缘故,但是最后这个推测在后面交流的时候,被秦歌自己所推翻了。 按秦歌上一世的认知,麒麟和火凤凰都属于传说中的神兽,麒麟为走兽之王,而火凤凰属于飞禽之王,虽然两者间的实力谁更胜一筹,各有说法,但两者间的差距不会太大。 可是融合了麒麟神魂的秦歌,却明显比融合了火凤凰的红菱要强大的多,这说明什么? 说明秦歌和红菱之间的差距并非因为神魂不同造成的,而是因为本身的缘故。 秦歌根本不知道沉睡了亿万年的自己身上发生过什么,只是隐约觉得这一切的疑问,会随着自己的实力越来越强而得到答案。 另外,从功法的差距上,秦歌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无论是自己修炼的伏羲圣皇诀,还是红菱从火凤神魂那获得的涅槃焚天决,最终的阶段都是十八之数。 以秦歌现在每个阶段所对应的战力等级和伏羲圣皇诀的功法相对应,当秦歌将伏羲圣皇诀修炼到地煞诀六层的时候,他的战力等级应该就到达了天觉者目前最高的地尊六品。 然而伏羲圣皇诀还有最后三重没修炼,以此推论,也就是说目前天觉者最高的地尊六品,并非实力巅峰,在这之上还有更高的战力等级。 秦歌按照目前战力等级变化猜测,地尊六品以上的那个战力等级,应该只有三个等级,至于为什么这么猜测,是因为伏羲圣皇诀和涅槃焚天决都是十八之数的缘故。 想要得到最后的肯定,只有等牛大壮也融合玄武神魂后,才能确认了。 即使不能十分肯定,但秦歌觉得自己的猜测应该不会错才对,人皇决对应的是天人九阶,而地煞诀对应刚好又是地尊六品,要说这不过是巧合,那最后玄天决又怎么说? 过多的巧合必事出有因! 还有一件事让秦歌十分的在意,那就是引魂灵决,一开始秦歌也以为引魂灵决不过是引动引魂符的法决而已,在昨天红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后,秦歌觉得引魂灵决并非自己所认为的那般简单。 当时红菱假设要是能将幻冥兽的灵魂像神秘符箓一般,收纳在一个特定的容器中,是不是其他的天觉者在引魂灵决的帮助下,就能像他们一样,拥有不需要通过媒介就能直接运用圣能的能力。 这个假设令秦歌感觉醍醐灌顶一般,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明悟,可惜那一瞬间的灵感只是一闪而过,让秦歌没有能真正抓到那一丝灵感是什么。 急需解开自己身上谜团的秦歌,当务之急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提升自己的战力等级,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战力后,秦歌才有可能解开自己身上的那些谜团。 在麒麟圣痕的帮助下,战力等级的提升对秦歌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可以说只要给秦歌足够的时间,他三年内就可以将自己的战力等级提升到天人九阶。 但是单纯的战力等级提升对秦歌来说并没有用,这种单纯的战力等级提升,就像是一个小孩拿着一把火力十足的枪械不会使用一样,发挥不出应有的威能。 只有领悟伏羲圣皇诀所蕴含的天地至理,才能让秦歌在每一个战力等级,发挥出最大的威能。 这也是秦歌耳提面命告诫红菱,每提升一个战力等级,都要先将焚天决修炼到相应的层次,再进行下一个战力等级提升的缘故。 但是伏羲圣皇诀的修炼谈何容易,相比红菱上下两部的涅槃焚天决,伏羲圣皇诀三卷功法所讲述的天地阴阳之理,不仅晦涩难明,还玄奥难解。 人皇决中所提到的阴阳之理,秦歌目前能理解的虽然只是皮毛,但依旧让他拥有可以使用烈火和寒冰,以及雷电这三种元素能量的能力。 这对整个银河系的觉醒者来说,简直就和开了外挂一般逆天,因为无论是天觉者还是神启者,想要将能量元素化至少都是六阶以上才能做到,而秦歌仅仅天人三阶就已经能将能量元素化,可见伏羲圣皇诀何其强大。 觉醒者每三个战力等级为一个分水岭,除了能让觉醒者拥有控制大量异种能量的能力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能量特殊化。 能量特殊化在天人九阶阶段,相应的特殊化能力分别是能量具象化,能量元素化和能量物质化这三种。 能量具象化是天觉者和神启者在三阶时,所拥有的能量特殊化能力,它的作用犹如给自身施加一个能量防护罩一样,可以同时提高天觉者和神启者的攻击威能和防御威能。 由于每个人能量的掌控和运用程度不同,具象化能力者同样也有强弱之分,最直观的判断方法就是在三阶到六阶这个阶段,能量具象化者拥有几件能量具象化装备。 像之前秦歌在最后一次行动中,所杀的那个神人三阶的神启者,仅仅拥有两件神能战甲,证明他的具象化能力不过是中等偏下,中等及以上的具象化能力者,在三阶时都能拥有三件或是三件以上的能量战甲。 至于秦歌现在所拥有的能量元素化能力,则是觉醒者到达六阶及六阶以上才会拥有的能量特殊化能力。 虽然能量元素化是六阶以上强者的标志性能力,但不等于所有觉醒者到达六阶后,都能拥有这项能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