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8章 访客(第一更,求支持) (第1/2页)
码头处,一艘蜈蚣船缓缓的靠上了码头,船刚一靠稳,便有乘客走出舱外,踏过跳板上岸,随员在后面紧跟着。这人的步伐稳重,但却显得有些焦急,沿着码头石磴拾级而上时,神色显得有些焦切。 “都事。” 后面的随从轻轻地喊一声。 “又忘记了!”赵国成沉声地打断他的话。 “现在你我并不是江北的官员,而是来武昌做买卖的百姓,知道吗?” 于树杰当然不是什么寻常百姓,他是江淮经略使衙署——现在应该说是淮王参军府兵务衙门都事,而说话的赵国成则是衙中的经历,两人是奉命来到武昌,当然是作为淮王的秘使来到武昌,自然不能再称官职。 “是!” 赵国成连忙改口说道。 “于先生,这天色已经暗了,若不然,咱们明日再去谈生意,也好能整理一下思绪。” 于树杰并没有作声,他只是朝着前方看了一眼,然后说道。 “没有时间了,咱们直接过去!” 作为大王的秘使,于树杰知道,他根本就耽误不起,万一要是延平王的说客先到了,并且说服了李子渊,到时候又该怎么办? 想到眼下日趋紧张的局势,于树杰脚步变得更快了,他知道自己此行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忠义军十数万弟兄是否要向自家挥刀相向。 “于树杰?” 正在衙门里与姚启圣等人商量着事情的李子渊,一听访客的名字,那脸上便流露出些异色来,像赵继权、李安等出身于老营的诸将自然知道于树杰是谁。 “这于书生怎么来了?” “当初就是这姓于的坏了军门的好事,照我说,直接把他给哄出去。” 对于李安的建议,李子渊自然只是一笑,而是朝着门外看了眼,然后便亲自出府迎接。毕竟,他们也是老熟人了。 “少行,你我弟兄可有两年没见了。” “树杰见过军门。” 于树杰以下属之礼参见,毕竟作为淮王府的兵务衙门都事,他不过是四品,而李子渊却是正二品的总兵官。受了其一礼后,李子渊才问道。 “少行,近来可好?” “劳军门牵桂,近来尚可。” 李子渊听后只是微微一笑。两人又寒暄了几句,李子渊才请其进入房中,赵继权等人自然也是跟着走了进去,而于少杰则热情的与他们招呼着,并恭维道。 “当年南京一别之后,谁能想到诸位能与军门麾下非但为我大明屡建奇功,更为我大明克复武昌,诸位仁兄之功,远在小弟之上……” 伸手不打笑脸人,被于树杰如此恭维着,众人皆是一阵大笑。而李子渊却是神情严肃地说道。 “当初我等离开南京时,除了几百弟兄又有什么?如果不是弟兄们卖命,又岂有我等的今天,当年的老弟兄,现在活着的又有几人?” 李子渊的一句话,说得大家心里都不好受。接着李子渊又看着于树杰说道。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道理,我们毕竟争了这口气,先把江西给少司马打了下来,去年又把湖广给夺了回来,也算是对得起死去的兄弟。” 心知李子渊这么说,是在告诉他,他李子渊与朱明忠之间,虽说没有什么旧恨,可却也是有旧怨,于树杰笑点下头,然后说道: “军门所言极是,行军打仗自然难免死伤,只要能恢复我大明河山,自然也就对得起死去的弟兄。” 在说出这番话后,于树杰又把话锋一转。 “毕竟,当年军门以及弟兄们,之所以从军,皆是为恢复我大明江山,让我汉人不为鞑子所欺不是。可是,军门可知,以目下的局势,若是我忠义军挥师过江的话,只恐非但我大明会因此实力大损,亦会令满清渔翁得利,所以……” 不待于树杰把话说完,李子渊便摇头说道。 “少行,虽说你我有旧,可我等与淮王之间的旧怨,你亦是当事之人,你说,有此旧怨,李某又怎么可能起兵助淮王?” 根本就不需要于树杰说下去,李子渊也知道他的来意,他之所以来这,肯定是为游说自己助他一臂之力,与其一同讨伐郑成功,对于这种事情,李子渊没有丝毫兴趣,在他看来,这根本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请军门放心,非不得已,淮王绝不愿行亲者痛而仇者快之事,树杰此行亦非是游说军门出兵江南,而是为了给军门送礼!” 于树杰的回答,让李子渊以及众人无不是一愣,别说是赵继权他们,就是像姚启圣以信其它人幕僚,也都是诧异的看着他,完全摸不清他的来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