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梅花_第一百二十二节:何处逢春(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二节:何处逢春(4) (第2/2页)

扬州的援军不济,再加之,史嵩之回家照顾病重的父亲史弥忠因而时常不再朝中,而朝廷的衮衮诸公忙于内斗和享受,因此,寿春的战事早已是无人关心,城池放弃也被认为是理所当然了。

      “诸位,朝廷上下已经抛弃我等,如今,我等究竟是走是留,还望今日就做出决定……就我而言,我以为,再守下去,朝廷定将派兵增援,与我部里应外合,到时候,自然可以打破僵局!”

      说这话的人正是寿春的守将吕文德。自打收复寿春之后,他就指挥着宋军与塔察儿的蒙古军展开了激烈的搏斗。而为了攻下寿春,塔察儿则绞尽脑汁,撞车、地道、抛石机……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不过,经过几个月的激烈战斗,寿春却仍旧被宋军所牢牢控制。

      无计可施之下,塔察儿亦曾派人招降,只不过,吕文德每次都是以枪炮作为回应,甚至直接将蒙古军使者推下城墙……在吕文德如此激烈的宣誓之下,塔察儿只得和刚刚被释放的察罕一起,纠集大军继续攻城……经过蒙古军的几次攻城战,宋军死伤相藉,粮秣已尽,寿春危在旦夕。

      “大人,不如就此撤军!”吕文德话音刚落,他的弟弟、副将吕文焕就迫不及待地与他唱起了反调:

      “如今我等已是弹尽粮绝,而朝廷却增援不及,若是在此继续死守,只怕,全军覆灭的厄运近在眼前!”

      “就是……”面对逃跑的意见,在座的将领纷纷附和,眼看自己孤掌难鸣,吕文德也只好违心地附会众人,说道:

      “既然如此,今夜我等就从南门出发,出城后立刻分散而去,之后,全军在庐州以及扬州集结,不得有误!”

      “得令!”

      夜里,城外的蒙古军大营人喧马嘶,火光亮如白昼。经过了一个白天的攻城战,蒙古军无论是蒙古兵还是汉兵都已经是疲惫不堪,几乎趴倒在地……为了鼓舞士气,塔察儿不得不下令,全军杀牛摆酒犒劳士卒,为明天的最后一击做好充足的准备。

      “报——吕大人,鞑子已经欢愉多时,想必是不会再威胁我等了……”

      “甚好,全军听令,撤!”

      当即,宋军就分散成了几路,向着庐州和扬州方向突围而去。岂料,正当几十个宋兵沿着小路撤退之时,只听得“哗啦”一声,地面上突然裂开了一个大洞,这些宋兵几乎全都跌入深坑之中,摔了个鼻青脸肿。

      “这是……”

      正当这些宋兵全都疑惑不解的时候,只见,洞口忽然间恍如白昼,照得坑里的宋兵几乎个个睁不开眼……紧接着,就传来了一阵蒙古语的对话:

      “哈哈哈哈……这次竟然抓了这么多汉狗!”

      “就是就是!来人,将这帮人绑起来,押回去做牛做马!”

      与此同时,在城头竖起稻草人之后,吕文德率领几百人出寿春南门,向着庐州方向逃去……出城几里路,宋军都没有受到蒙古军的阻拦,相反,他们还看见了不少蒙古军丢弃的盔甲和兵器,甚至还有铜钱。

      “大人……这,此处草丛茂密,恐有埋伏……若是鞑子在山丘之间截击我等,则无法脱逃……”

      吕文德瞪大了双眼,仔细地打量了一会周边的草丛,而后,才不紧不慢地抖了抖眉毛,对着忧心忡忡的手下说道:

      “既然如此,兵行神速,不如速速离去,让鞑子措手不及!”

      “好!”正说话间,只听得一阵马蹄声由远到近,仿若千军万马正在行进一般。霎时,几乎所有人的心头都涌上了一股畏惧感,人人都知道,这次,他们恐怕是在劫难逃了。

      “哈哈哈……蛮子吕文德,你也有今天啊……”

      转瞬间,蒙古军就杀到了阵前,借着月光,宋军赫然发现,蒙古军领头的将领不是别人,正是与吕文德交战已久的老对手塔察儿。

      面对得意忘形的塔察儿,吕文德自然是一阵怒骂:

      “鞑子!我吕文德就是死,也不会向汝等屈膝投降!”说着他就举起马刀,拍马上前,向着塔察儿就冲了过去……面对孤注一掷的对手,塔察儿的脸上却不自主地露出了一丝轻蔑的神色,然后,向着身后的弓弩手挥了挥手。

      “嗖嗖嗖——”

      冲向敌阵的吕文德只听得一阵利箭划破空气的声响,紧接着,他跨下的那匹黑马发出了一声痛苦的嘶鸣,而后他就被重重地甩在地上,几个蒙古兵一哄而上,用锋利的马刀对准了他的咽喉:

      “不许动!”

      淳祐四年阴历八月十六,子时,寿春守将吕文德在突围时被蒙古军捕获。寿春争夺战以宋军的失败告终……此战,蒙古军缴获宋军坦克两辆,嘉熙四年制山炮三门,步枪五十支,子()弹五百发,电报机两台,密码本三本……一时之间,宋军的单兵武器和电报,对于蒙古军,几乎是再无秘密可言。

      “来人,将步枪等实物送往燕京行省,即刻将其交由工匠进行仿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