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二节:四川沦陷 (第2/2页)
三十六年的抵抗,最终换来的却是弹尽粮绝,如今,是要保全全城性命,还是要选择忠于江山社稷,做一个流芳百世的忠臣,平日里杀伐果决的王立和杨邦宪,此刻却变得犹豫不决,不知该跨出哪一步。 “如今,我等已经没了退路,钓鱼城历经两年围困,城中已经弹尽粮绝,若是再打下去,只怕,全城数万生灵,都将毁于一旦啊!” 钓鱼城内,王立召集众人商议对策,面对着元军的劝降书,宋军将领们大多选择了坚决反对,主张与元军血战到底。 “呸,王立,倘若你真敢投降,老子就亲手毙了你!” 王立话音刚落,一个魁梧的将领霍然而起,拔出手枪,指着王立的额头,吼道: “汝想做汉jianian吗?要是你敢,不用我动手,全城军民自会行动,将汝碾为齑粉!” “事到如今,弹尽粮绝,你又有什么本钱与鞑子打下去?如今,也只有牺牲我一人,保全全城生灵了!” 王立也不退缩,刚想拔枪,几个将领赶忙上前,夺下了他们手中的枪,将他们拉开了。 “大人,既然是为了全城生灵,那,还是忍辱负重,我等支持大人便是!” 王立愕然,看着这些将领坚毅的目光,刹那间,他就明白了一切: “难道,你们就不肯和我一起投降?” “大人,人各有志,我等再也不能追随大人了,还望见谅!” 会后,王立正式致电李德辉,请求与忽必烈直接谈判,条件是不杀钓鱼城的任何一人,作为回报,他将打开钓鱼城紧闭了三十六年的城门,向元军投降。 “甚好,还不速速禀报陛下!” 李德辉大喜过望,急忙联系了忽必烈,请示对于钓鱼城的政策,虽说,蒙哥临死前有令“如克此城,当尽屠之”,但是,迫于钓鱼城实在难以打下,忽必烈也别无选择,只能下令特许不屠城,并同意王立开城投降。 祥兴二年元月初三,在向宋廷发出诀别电报之后,王立率领钓鱼城军民正式投降,与此同时,不愿降元的三十六位将领,选择了自杀殉国。 对此,赵珍珠力排众议,主张不要谴责钓鱼城的投降,而是应该铭记钓鱼城在三十六年来为大宋尽忠,将这些英烈的名字,永远地流传下去。 遵义军方面,杨邦宪依旧在思索,与王立截然相反,此刻,杨邦宪的还可以选择乘坐飞机撤离大陆,飞往流球,只不过,飞机只有一架,只能搭载三个人而已。 “父亲,刘书妍派人来问我等何时出发……不知,我等可否回答?” “再等等!” 面对儿子杨汉英的询问,杨邦宪走进家庙,看着历代祖先的牌位,仍旧是犹豫不决。 “自大唐乾符三年,先祖杨端击败南诏,光复播州以来,我们杨氏,在此已经开枝散叶四百年了,而今,大宋气数已尽,我等也唯有尽忠守节,为大宋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父亲!既然这样,何苦不选择保全全城百姓?” “汉英,你还小,你不懂!” 杨邦宪咬了咬牙,一幕幕往事,在他的眼前浮现着,想起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一切,这个坚强刚毅的汉子,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悲怮与无奈,老泪纵横。 “儿啊,为父的,如今要和你告别了,等我到达流球之后,你就以播州向元军请降,务必保全一城生灵的性命!为父的,既然身为大宋臣子,就是死,也要做大宋之魂……” 说完这,杨邦宪就掏出了播州安抚使的大印,将其交给了杨汉英,最后一次向祖先的牌位行了跪拜之礼,然后,转身离去。 中午时分,在晴朗的天空中,刘书妍驾驶飞机缓缓爬升,一路向东飞去,坐在机舱里的杨邦宪就这样告别了大陆,当他最后一次俯瞰眼底的播州河山时,心情无限怆然…… …… “赵嫣,播州安抚使杨邦宪抛下妻儿,乘坐飞机离开播州,于傍晚时分到达流球州!” 说完这,萧媞忽然换了副忧愁的脸孔,说道: “钓鱼城也投降了,看来……这次大宋的气数,是真的尽了……” 萧媞叹息不已,她觉得,再过不久,崖山海战就将打响,而她大半生费尽心血,想要改变的一切,终究,还是在她的眼前发生了。 “难道说,纵使我能够预知历史的走向,终究也无法改变这一切吗?” “萧媞,或许,我们最终还是无法与命运斗争,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吧!” 赵嫣不禁有些茫然,眼下,她们早已经失去了一切,甚至连大陆都无法踏足,在崖山这个小岛上,她们只能等待着最后一刻的来临。 “萧媞,明天珍珠她就要启程南下了,你还是跟她去好了,别打算留在这个是非之地了……” “这?” 听了赵嫣的话,萧媞愕然,沉吟片刻,她还是咬了咬嘴唇,摇了摇头,说道: “我还是留下来陪你算了,要不,你也和我一起走好了,前边,陈宜中不是也离开了行朝,南下前往占城了吗?” “不,你应该和赵珍珠一起去,这里有萧晴在,你就别担心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