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无疆_引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引子 (第1/2页)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

    马山岛-太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峰峦叠嶂,风景秀丽,湖光山色尽得江南水乡精华,耕读渔樵在这世外桃源里悠闲的倘佯了数千年。

    上世纪三十年代,彪悍的岛上百姓组成的太湖游击队,四处出击,成了江南日本鬼子的噩梦,结果日寇调来大批的人马乘着汽艇冲上了小岛,从此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为了躲避扫荡,老百姓全部藏进深山老林中,在岛上构筑了密密麻麻的陷阱,凭借原始武器,狠狠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恼羞成怒的日寇开始烧山,千年的风水宝地立即变成了人间地狱。

    马山村民英勇奋战,九十九个伟大的英灵倒在了日寇的枪下,也换取了数千百姓的突围。抗战胜利后,突围的村民回到了一片焦土的家园,在光秃秃的山头重新种下了希望的种子,也把日寇的暴行刻在了心里。

    七十年代的围湖造田使这个涣然一新的小岛和外面紧密联系起来,虽然破坏了宁静,但也激发了小岛的蓬勃生机。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这里成立旅游度假区,市府还修复了岛上的千年古刹—祥符寺,在寺后小灵山上造了尊88米的灵山大佛,数十里外可见,至此才游人如织,成为江南大地上的旅游胜地。

    张天和家就在灵山大佛东边的小村上,抬头见佛,遂取了个呢称“灵山尊者”,普遍用于网上各种注册,到处灌水,一时恶评如潮,仍乐此不彼。和朋友闲聊时,张天和也自称尊者,惹得众多鄙视,但时间长了大家也习惯称其尊者。

    尊者自小好读书,小人书中的《三国》、《水浒》、《岳飞传》、《隋唐》、《杨家将》让尊者对英雄特别崇敬,加上岛上的自古流传的尚武传统,从小就跟本家的二叔练起武来。岛上功夫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船拳的分支,特别注重实战,讲究的是拳打船头之地,其实是谬误,如果真是船拳,那也是发源地才是。兵器也是以短刀为主,尤擅贴身搏击,而拳中夹刀,更是一绝,让人防不胜防,兼有飞刀绝活。

    从记事起,尊者就站着各种桩,双手转着匕首,眼睛看着面前荡着的铜钱,这些都是马山功夫的基本功,桩练好了下盘才稳,就能在原地和人对抗,转匕首是要磨练出那种和匕首合二为一的感觉,平时匕首藏在双袖,需要时立即拔出匕首,讲起来挺罗嗦也比较慢,但做起来真是快如闪电,神鬼莫测。

    尊者高中时出刀已能随心所欲,外人根本看不见动作。眼力就不用说了,能清楚的看见自己出刀的轨迹,只有这样,交手时才能看清对手的每一个动作和拳脚走势。若遇上动作稍慢者,就能感觉自己是在看慢动作表演。尊者的二叔早年跑船在外,遇到高手,吃过点亏,所以对尊者的要求很严,加上尊者天资很高,到高中毕业时,尊者功夫在全岛已列前茅。

    以往岛上青年参军入伍,在新兵训练结束,因有功夫在身,绝大多数都进侦察部队,退伍后往往进公安系统,这些人在部队学来的一般都是其他各派武功的绝活,有很多一招制敌的绝杀,惹得一帮孩子整天跟着他们讨教,俨然是岛上的明星。82年有个杭姓青年被分到汽车连,探亲时都不好意思讲,在部队勤学苦练,考了军校,提了干才敢说。再后来,野战部队和武警部队都知道这里有好兵苗子,每年都来岛上抢新兵,说的天花乱坠,都夸自己部队好,有前途。岛上的家长也希望子女长大后能到部队去锻炼几年,将来谋个正当职业,顺便收收性子,强过在家惹事。

    尊者身体条件好,脑子也比较好使,高中时就有了点名气,被岛上老熟人XX野战部队预定了,说好了到时只要去他那里肯定分到特种大队,结果是尊者高考成绩好了点,考到FD大学历史系,才未成行。不过尊者上大学那年,学校史无前例的把军训延长到一年,并且是送到军营里集训,也算圆了尊者的当兵梦。

    进营门第一天,尊者就发现,自己正是在XX野战部队中,这里的特勤中队长竟然是老熟人,也是岛上出去的,扯起来和尊者还是表兄弟,十年前入伍的,从军校转了一圈,现在军队特勤中队里当个少校中队长。熟人好办事,尊者除了文化课是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其他都和那些特勤兵一起训练,擒拿格斗都是一班老班长亲自陪练,一班长是个山东老兵,在部队混了十几年,因文化基础差,一直未能提干,但因功夫卓绝,一直留在队中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