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争霸路_第一百六十四章 风云集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四章 风云集会 (第2/3页)

是不是有点太……

    骑兵跟五千降卒都已经准备好,可整整一个下午骆阳都在思索着这件事情,举棋不定。

    “蓟公,您之前吩咐的百家典籍,还有秦朝的秘史,珍贵的珊瑚珠宝等物已经装上了车,您看是不是现在下令他们回去?”终于是等到了许杰的催促。

    这该怎么说呢?让他们先走?

    似乎因为之前骆阳自己总是一意孤行,所以如今的情况下,骆阳就显得有点婆婆mama了起来。

    “行啊,让让他们先回去,回去之后东西如何处理直接让蒯彻看着办,处理完了之后,让骑兵返回,在河东接应一下。”最终骆阳还是决定留下来,原因也就只有一个。

    现在回蓟城其余各路义军明面上是不会说什么,可如果还是决定封王,那自己估计回不到蓟城就会被项羽的传令兵给拦截下来。

    到时候,自己若是坚持回蓟城,搞不好就是一顶看不起天下群雄的大帽子给扣头上了,若是一个不好群起而攻之,那岂不是要完了。

    至于咸阳的这些东西,自己先打包好了,让大军带着等完事之后再带走也就是了。被其余的人骂就骂吧,到了这个时候,不能只为自己的名声着想。

    “喏——许杰则是不知道骆阳的心中打的是什么小九九,只应过一声之后就大步离去传令去了。

    收拾完咸阳城里的东西之后,骆阳也没有令大军在咸阳城内居住,一样将大军带至野外。到底是前皇所在的都城,若是住进去了,难免别人说这是想自己称帝的意思。

    但凡冒天下之大不伟的事,骆阳现在是不打算去做。

    就这样一直在咸阳等到了第四天的下午。

    清晨是为了庆祝暴秦灭亡,一众义军一起举行的一个庆功宴,期间骆阳第一次见到项羽的时候难免就感觉项羽的身上透露着几分由内而外,自然倾泻的杀气。

    这是习武之人练到一定程度之后身上自然而然散发出的气息,不用刻意,但几乎也无法被遮掩。相传楚霸王可力敌千人,今日一见骆阳算是相信了。

    中华武学博大精深,瑞然先秦时期的武学不曾被大肆的发扬,但并不代表没有。

    至于刘邦给骆阳的感觉,此人身上一样有种气势散发,不是什么英雄气概,也不是什么王霸之气,倒像是后世街边经常装逼,实际没有多大本事的混混气焰。

    但混混的混的好了也许就是黑道,刘邦这家伙显然就是能够混成黑道的那种顶尖混混。

    至于骆阳自己,宴会上一直保持一个谦谦君子的样子,看起开就像是一个文人,没有所谓的霸气外泄,也没有这个时代一丝一毫的抢眼因素。

    书生在先秦那真是百无一用,军中用的是壮实,朝堂上要的是智者。单纯的书生状元在这个时代似乎只有老了之后能封个乡下的三老。

    不过即便如此,这种层面的宴会上大家都没有丝毫的鄙视,没有丝毫的鄙夷。

    所论的话题就是大口吃rou大口喝酒,就是庆祝反秦的胜利。

    同时项羽还将骆阳南下攻打王离的事情当作了是南下救他的叔父。宴席上还专门因为此事向骆阳致谢,一个劲的说今后有时间再好好宴请骆阳一叙。

    倒是项羽手下的英布,还有刘邦手下的周勃,这两位大将许是因为出身的原因,对骆阳多少有些看不起的感觉。

    论实力,项羽带来了七万精兵,作战英勇那是当今天下数一数二的。

    论人数,刘邦在攻到咸阳的一路上也是不断的招兵买马,麾下大军足足有十一万,虽然作战英勇不及项羽军,但至少人多。

    反观骆阳呢,兵卒的战力如何在场的其余人并不知道,但就人数上,区区两万步卒。

    就冲着这一点,周勃跟英布就搞不懂为何秦皇会向蓟公投降,而不是向刘邦,或者是应该坚持到项羽到来才对。

    但无论如何,在他们看来秦皇向蓟公投降都是一个不正常的事情。

    不过这事在场的刘邦跟项羽只字不提,他们做下属的心中即便再有疑问,也断然无法开口。这是也只能不了了之。

    在宴席的最后,项羽终究还是提出了天下治理的问题。不过没有明确的说出是封王。

    直到下午的探讨开始,也就是此时。

    在咸阳城五十里外的郊野,寒风吹袭的枯草地上。

    “依刘邦之见,此番项羽将军兵围巨鹿,收了秦皇最后的利剑,这才得以使我得取得胜利,如今楚国复立,怀王心系天下苍生,我等皆愿意尊怀王为义帝,意味我义军的皇帝,不如这今后就一起扶持义帝,蓟公以为如何?”先是下属们一番争论之后,刘邦终究是耐不住性子,作为大佬之一,最先发话。

    可是这话中的意思,无疑是剑指骆阳,有几分想要公报私仇的味道。

    骆阳知道刘邦会因为咸阳城外的一些事情而对自己产生厌恶,可是他本以为刘邦会是史记上写的。

    这个汉朝的开国君王虽然平日里没有正经的,也没有什么大的才智,一切只是因为百姓相信他是赤帝子转世。唯一的优点就是胸襟宽广,对部下大度。

    现在看来,史记的东西不能全信,到底是刘邦的子孙给祖宗写的评价,其中有多少水分?估计能把无数人给淹死。

    骆阳听闻刘邦的话瞬间就想在心中骂上一句“***”这也叫心胸宽广?

    “沛公此言,我季布赞成。”第一个跳出来支持。

    身后的项羽名下的大将没有一个反对的。

    再接着章邯也站了出来,“章邯亦同意沛公所言,尊楚怀王为义帝,各路群雄共尊一主当是治世安民之道。”

    许是之前身份的问题,章邯此时的出现多少让人有些尴尬,不过既然投降,也跟随项羽等人有一段时间了,所以在场的支持刘邦刚才所言的,此时无疑是认可章邯的。

    现在的场面,如果不是根据后世的历史知道刘邦跟项羽其实是貌合神离的,骆阳还真就想问一句,“你们两个家伙是不是事先串通好的?这一唱一和,戏演得着实不错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