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五十五章 凉州 风乍起 (第1/1页)
时间流逝,悄至七月,大汉天下各州郡,依旧陷入在如火如荼的剿灭太平道黄巾蛾贼的战事中。 这期间,天下不止太平道叛乱,其余各地依旧因为各种各样原因,有乱事发生。 先是大汉南疆交州,地处偏远,又非富庶之地,而前后数任刺史,都是交钱买官而来,在任上为了弥补损失,自然大家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的同时,也多搜敛钱财,为转任其它富庶之地而准备,更加使得当地民怨沸腾。 他们这般“多无清行,上承权贵,下积私赂,财计盈给,辄复求见迁代”的举动,使得当地驻军和吏民,尽皆不满,最终反叛。然而,交州叛军却与黄巾蛾贼不同,他们执刺史周喁及合浦太守来达,自称“柱天将军”,后杀刺史周喁,遣人请阙,数喁罪状,说明反叛缘由,请朝廷给予说法。 交州的叛乱消息传至雒阳,皇帝刘宏闻之,诏精选能吏,前往交州查之,以安地方。三府选京令东郡聊城人贾琮为交趾刺史,贾琮到地,查明交州数任刺史,在任上,不断搜敛当地明珠、翠羽、犀象、玳瑁等异香美材之物,使得民怨沸腾,吏民驻兵皆反。 后贾琮讯其反状,言当地“赋敛过重,百姓莫不空单。京师遥远,告冤无所,民不聊生,故聚为盗贼。”并移书告示,各使安其资业,招抚荒散,蠲复徭役,诛斩渠帅为大害者,简选良吏试守诸县,岁间荡定,百姓以安。巷路为之歌曰:“贾父来晚,使吾先反;今见清平,不敢复反!” 东南有乱,西南亦然,巴郡妖道张脩,率领麾下忠实信徒,聚众叛乱。张脩以妖术为人疗病,其法略与张角同,令病家出五斗米,号“五斗米师”,叛乱一起,百姓皆称其为“米贼”。 不过,张脩的叛乱注定和历史不同,巴郡官署只用数日,便将米贼数万叛军平定,斩杀数千,其余逆贼皆俘,主簿王谋依照伏泉离去前,所留清剿郡内黄巾蛾贼之命,尽徙数万反叛五斗米贼入塞外屯田。 巴郡平乱之所以这么快,一方面自然是准备得当,伏泉所留徐晃、甘宁二将,在伏泉率领郡中精锐出中原平叛后,日夜募兵cao练,同时肃安郡内,以防生变。 另一方面,却是因为有五斗米椒卢道姑为内应,于张脩准备秘密起事前,探得消息,令其子张鲁,星夜送信入郡署,使得巴郡郡署准备得当,派人火速抓捕张脩,并行文附近州郡,通知张脩欲反,令各地尽做准备。 张脩见事败露,只能火速举事,仓促之间,各地五斗米贼多难配合,使得汉军轻而易举的拿下多数为集结成功的贼寇。而后,巴郡各部汉军,合兵急迫张脩所集结的近万乱民,甘宁威猛,斩张脩于乱军之间,自此只用数日便定郡内叛乱,至于巴郡附近州郡,得到消息,也将郡内不多的张脩部的叛乱米贼平定,俘虏则按照事先约定,移交巴郡,由巴郡官署统一组织,送往塞外屯田。 这一次,巴郡平乱的消息传至雒阳,皇帝刘宏大喜,各赐平乱首功徐晃、甘宁者为列候,食邑数百户,尽迁为杂号校尉。同时,巴郡郡署其余文武,亦有大赏,有数人因为封关内侯。 至于此番告发张脩谋反的卢道姑等人,巴郡官署具名保奏五斗米教唯张脩所部有反意,其余皆信道之人,未有谋反之心,刘宏并未牵连。 而且,大汉公卿百官多有信道之人,否则也不会被张角等人蒙蔽,坐视这个本就有过谋反罪行的人,再次聚众谋反,这里面虽然有不少政治因素,但是和众人信道,不无关系。加上五斗米教是张道陵的道统,张道陵又是大汉有数的“诚信得道”之人,自然,种种原因在,即使卢道姑等人和张脩之间曾有勾结,但终究因为没有最终参与谋反,而并未追究。 后来,也正因此,朝廷对于依旧有嫌疑的卢道姑等人,也并未可以针对。反而,因卢道姑等人有功,对于有功之人,皆有赏赐,其中,张鲁这个少年,因其有星夜传信平乱之功,被刘宏赐为羽林郎入朝。 这两场趁着大汉整合天下实力,对付太平道之机所产生的叛乱,终究因为叛军实力弱,并未引起大汉国太多的注意,真正会令大汉国头疼的,却是之后西北凉州所想要趁机得势的叛军。 当然,这股叛军,如今尚在北地及枹罕河关蛰伏,他们在等一个机会,一个最大限度成功谋反的机会。 在凉州这片土地上,经历了大汉国百年平羌战争的他们,深知要想在凉州起事,有多么艰难。凉州兵可是大汉三边精锐,州内又因位置特殊,自前汉以来,便是屯兵重地,如此军事重地,汉军实力尤为秦汉,而如果想要起事成功,那么无疑要等到凉州汉军的实力削弱到一定程度方可,这才是叛军能成功的的关键时候。 无疑,这个机会离他们并没有太远,随着冀州汉军的平乱战事进行,他们的机会因为事态变化,陡然出现。 冀州乃是太平道的大本营,妖贼首领张角本身便是冀州钜鹿人,在此经营经年,信徒众多。因此随着张角振臂一呼,天下太平道响应叛乱,冀州就因为太平道根深蒂固、打造历史最久的优势,无论是兵力还是叛军精锐程度,都非其余各地能比,甚至一度要让这大汉世祖光武皇帝的中兴龙起之地,成了太平道争霸天下的中心根据地。 大汉朝廷对冀州自然不敢大意,且不说这里和世祖光武皇帝的关系,光是冀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就不是大汉朝廷能够轻松处理的。 先秦春秋时,有一部星相书中有言,“冀地有险易,帝王所都,乱则冀治,弱则冀强,荒则冀丰,故曰冀州。”这其中便可知冀州于天下之重要性,甚至曾一度有“冀之得失,关乎国之兴亡”的论调。 毕竟,自光武中兴汉室以来,冀州人口便是常列于大汉十三州前列,加之其地自大禹治水后,境内河水使得其沃土无数,这种底子,本身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争霸天下的基石。 而冀州自古便是“土平兵强,英杰所利”之所,是“南北之冲,戎马之场,要害之重地”,其“东近瀛海则资储可充,南临河济则折衡易达,川原绕衍,控带燕齐”的重要地理位置,使得无数枭雄得此而得天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