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八十五章 有些憋屈的大将军 (第1/1页)
感受着崇德殿内的一阵阵怪异目光,伏泉面不改色,走到自己该去的朝堂一角,他如今并非朝官,唯有等皇帝朝会时候宣诏,方可觐见。 幸好没有多久,代表朝会开始的三声钟响,渐渐响起,否则伏泉还不知道,要被这些人当做珍惜动物看多长时间。 “陛下驾到……” 随着私人尖锐的声音大声响起,大汉皇帝刘宏,在虎贲、羽林引领下,慢慢步入大殿。 “拜……” “臣等叩见陛下,陛下万岁。”轰隆一声,殿内百官公卿,齐刷刷地跪拜,煞是壮观。 “起……” 之后,众臣各就各位,一脸严肃,准备开朝。 刘宏高踞殿内首座,许是今日见到平定太平道的功臣,心情颇佳,伏泉见他的脸色十分红润,并没有他伯父所说,陛下自从大汉平定太平道后,夜夜笙歌,身子一日比一日的虚弱之相。 今日百官议事,其实并无太多大事,只有太平道灭亡后,各地的恢复和治理情况。而众人也都等着主要的大幕,所以前面所议论的事情,讨论很快,通过也很快,很少有人反驳。 见再无他事,刘宏也不拖延,招来伏泉之后,先让他详细介绍了他平定太平道黄巾蛾贼的经过,而后才引申到令他出兵凉州,平定叛乱的事情。 而刘宏和百官的态度,也和伏完在家时,告诉伏泉的一致,基本上除了少许人以外,大多数人都是认为,直接让叛军在西北自生自灭, 崇德殿内,伏泉出列,立于当庭,对于刘宏所提题诸般问题,皆有答复,甚至对于刘宏仅能给他抽调万余兵马,配合他原本在冀州和益州的兵卒去平乱,伏泉也都没有拒绝。 当然,有答应,自然也就有要求,伏泉来时早有一番计较,现在肯定要有所收获。 “求将求士?” 殿上,刘宏疑惑问道,今日朝会,伏泉给他很大不同,面对种种不利命令,皆未反驳,反而如今还要求将,着实令他不解。 “正是!” “准!不知伏卿,所求何人?” “回禀陛下,臣求冀州牧嵩子坚寿、前凉州刺史奂子猛为副,并以西州才俊、曲江令诩,随臣统兵,一同入凉州平叛。”伏泉正声回道,却不想此二人之名报出,殿内诸臣都是饱有深意的望向他,就是刘宏看着伏泉也是多了几分莫名意味。 “可!传旨,诏此三人,速速入京受命。” 不过,刘宏却并未阻拦,而是立即应允,伏泉不要钱,不要粮,更不要兵,这对朝廷而言都是极难准备的事情,仅仅是给两个副将的话,他当然应许。 事后,朝会结束,期间并无臣子反驳,许多人似乎都有一场看戏的准备。 毕竟,去凉州平乱,就率领一万余,不足两万人平乱,其中一半以上还是他伏泉不熟悉的兵马,真以为得了段颎的指导,就能复制段颎在第三次汉羌大战的奇迹吗? 这是很多人的真实想法,不少人更是脸色淡然,实则内心狂喜,虽然伏泉也做出过许多奇迹,但是对于羌人,他们可不信。羌人可不是鲜卑人,鲜卑即使再精锐,人口数量也就那么多,当初被汉朝灭亡的鲜卑,充其量全民皆兵也就十几万人而已,可是羌人却不一样。 整个凉州,羌人和带有羌人血统的归化羌人、汉羌混血儿,可是几乎占据了大半,特别是边远数郡,一郡之地的汉人最多也就几万,剩下的都是羌人。 现在这些叛乱羌兵之中,还有汉人身影,这就更乱了,而以如今的战事预演来看,乱军的规模还会继续增加。凉州诸羌,或主动,或为了保护自己部落被动的参军,如此看来,一汉军所面临的羌人兵锋起码十几二十万人,且都是边地骁勇善战的骑兵,可汉军,只有伏泉麾下的万余步骑而已。 当然,大汉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出现过汉军以少胜多,打败羌人的事情,那就是曾经的“凉州三明”之一的段颎。不过,段颎再牛,除了他个人的战术魅力以外,也是靠得是他麾下戍边数十年所磨炼出来的汉军精锐,那些汉军的战力,远远不是伏泉即将率领的拼凑出来的汉军所能比的。 想想看,大汉为了平定太平道,早就将天下精锐抽调到冀州,现在皇帝刘宏能够给伏泉拼凑的兵马,不用猜都知道,不会是各地一等一的精兵,这种兵马,想要对付如今有了汉人参与的凉州叛军,显然战力明显有些低了。 别有心思的诸臣,心里都在想看着好戏,恐怕现在唯一让他们担忧的,就是伏泉向皇帝所要的三人,个个身份都有所不凡,不知会不会让伏泉寻得翻身的机会。 诸臣所想,伏泉自然不知,但也能猜得几分,不过却并未放在心上,朝会之后,他便和伏完一起出宫回府。 期间,伏完也几次询问伏泉可否为难,不过都被伏泉含糊应对,说实话,能不能平定凉州之乱,他不是很有把握。毕竟他要面对的是凉州边地纷乱错杂的局势,还有那个在后来三国历史里,被有所忽略的凉州名士韩遂。 若非韩遂后来几次所使用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策略,大汉朝廷几番调兵平乱失败,也不会彻底令大汉群臣绝望,甚至喊出来放弃凉州的话来。此人论及能力,足可当得是文武双全,足智多谋了,而其与贾诩相比,恐怕就差了贾诩那洞悉人心的“妖”了,好在,此番他把贾诩喊来了。 伏泉这次求将,求谋士,其实并不是胡乱为之。无论是求皇甫坚寿和张猛为副将,还是求贾诩为随军谋士,其实都是为了对付凉州的纷乱局势和韩遂此人。当然,本来伏泉还想把自己有过数面之缘的荀彧招来,毕竟,能提早让这些后来的名士和自己产生关系,打上自己的几分烙印,这样明显会让他们在以后投效其他人时,有所忌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