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2章 闹剧 (第2/2页)
的龙旗没,到时候以我五爷黄带子的身份,少说一个月也得有个百八十块大洋的,还会缺了你这点茶钱。” 面对张勋的复辟,北京的底层民众是最迷茫的,其中难过的有之,兴奋的也有,当然更多的是五味杂陈说不出什么滋味的。北京的民众自认为是见过大世面的,从满清退位到袁大总统上台,再到袁大总统成为洪宪皇帝,又到后来的黎总统和段总理上台,什么风浪没见过。 但是面对张勋的复辟,他们还是拿不定主意,这到底是一时的闹剧呢,还是满清真的又回来了呢。如果是一时的闹剧还好说,大家正常过日子就行了,但是如果真的是满清回来了,那以前他们看不起的那些旗人会不会报复他们。 北京城内是一片混乱,但是北京城外却是统一的声音,那就是对张勋和他的辫子军一片喊打。你张勋算什么东西,老袁当初那么强势一个任务称帝都搞的自己身败名裂,你小小一个辫子军统帅居然敢把溥仪拉出来复辟。 在反对张勋复辟的人当中,段祺瑞是最坚决的,一来他本人就坚决拥护共和,反对帝制,二来嘛,这张勋复辟虽然不是黎元洪自己搞的,但是张勋进京可是应黎元洪征召的,现在搞出这么一番闹剧,黎元洪这个大总统难辞其咎。这也正好是自己的一个借口,只要自己镇压了张勋的复辟,看你黎元洪到时候还怎么跟我北洋争斗。 段祺瑞起兵速度很快,本来此时很多北洋督军就在天津跟他一起准备对付黎元洪,这些督军虽然没有把主力都带在身边,但是作为北洋根基的直隶本身就有不少的北洋部队,所以在达到了自己驱逐黎元洪的目的之后,段祺瑞很快就组织起讨逆军,开始讨伐复辟的张勋。 讨逆军实力不菲,其中不仅有驻扎在保定的北洋第三师这只北洋王牌,还有名为混成旅实际上兵力跟一个师差不多的冯玉祥第16混成旅,同时还有驻扎在天津马厂的北洋军第八师部队,可以说张勋那近万辫子军根本不是北洋军的一合之敌。 张勋的辫子军虽然残暴,但是改编自前清巡防营的他们战斗力并不强大,尤其是在袁世凯时期建立起来的几个老的北洋常备师面前根本不堪一击。而加入复辟阵营的其余北洋部队不过是被张勋所胁迫或者是准备投机取巧的人,在看到段祺瑞亲自率领讨逆军的时候纷纷叛变,改换阵营。 与此同时,在南京的冯国璋正式继任大总统的位子,并兴起讨逆军南路大军,在举国上下的声讨和北洋的围攻下,张勋的辫子军并没有坚持多长时间,就让北洋军在12日攻克了天坛和皇城等地,张勋不得不逃入洋人的使馆当中避难,他麾下的辫子军也纷纷选择投降。至此,这场由张勋各人发起的闹剧宣告终结。 张勋复辟本质上是由府院之争引发的,背地里段祺瑞也曾推波助澜,以达到他驱逐黎元洪和解散国会的目的。从结果上来看,段祺瑞达到了自己驱逐黎元洪的目的,是赢家之一,同时冯国璋扫清了江苏地盘上的一颗钉子,又继任了大总统一职,算是另外一个赢家。 当然还有一个不起眼的赢家就是国社党,趁着北洋忙于内斗无暇南顾的时候,国社党直接占领了福建浙江,同时从冯国璋手里换来了大半个江西,所付出的代价不过是一些过时的武器装备和冯国璋在进攻安徽的时候帮忙牵制倪嗣冲的军队。 经过这段时间的混乱,整个长江以南地区基本都落入了国社党掌控之中,仅仅留下安徽和江苏部分地方还在直系的掌控之中,而皖系卢永祥和杨善德部也还盘踞在上海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 直系方面则是获得了一个大总统的位子,然后用大半个江西交换了一个安徽,冯国璋在接任大总统之后把江苏督军的位子留给了李纯,然后把安徽督军的位子留给陈光远,同时利用国社党提供的武器又编练了两个颇具战斗力的正规师,除了重火力方面之外,其他装备都跟国防军差不了多少。 段祺瑞则是成功的驱逐了黎元洪,向全国上下展示了皖系的力量。只不过同时皖系也有李厚基和杨善德被国防军击败,一个直接灰溜溜的下野,一个被赶出了富庶的浙江来到上海跟自己的老部下共同蜗居,算得上是有得有失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