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7章 乘胜追击 (第2/2页)
不可多得的财富之一,没有必要折损在一场必定失败的战斗当中。
而另一种思想则告诉大岛健一,自从民治维新以来,帝国陆军还没有大规模投降的先例,自己作为帝国大将之一,更是有责任维护帝国陆军的尊严,所以自己应该率领部队朝着敌人的防线发起决死冲锋,哪怕战斗到一兵一卒也不能向敌人投降。
被两种思想折磨的大岛健一非常痛苦,但是他又不能向别人倾诉。现在整只部队正在危难之中,作为指挥官的他不能率先流露出任何对士气不利的倾向,甚至他还需要鉴定大家的信心,虽然他知道那样做并不会对最后的结果有什么改变。
说实话,直到现在,大岛健一已经发现支那的崛起已经不可避免了,这几天跟自己交手的国防军部队火力已经比帝国陆军出色,而且这样的部队也不是只有几万人,而是有着几十万人。想起支那那庞大的疆域和人口基数,大岛健一知道帝国已经没有机会再从这个庞然大物身上获取什么利益了,毕竟现在的支那已经向民治维新之后的帝国一样,走到了正确的道路之上。
最终大岛健一还是决定率领部队誓死反抗,谨小慎微了一辈子的他既然已经混上了陆军大将的位子,就不能容许自己的人生出现巨大的污点。同时大岛健一非常清楚一点,要是自己这里开了陆军大将向支那人投降的先河的话,自己在国内的家族也将受到自己的牵连,不说保住眼前的荣华富贵,就连生命都有可能被那帮容易冲动的下层军官夺去。
不过国防军这边可不管达大岛健一是如何考虑的,他们开始缓缓的收缩自己的包围圈,一步一步把日军部队逼回靠近海边的那一小块狭窄地带当中去。虽然周泽端的打算是要俘虏一批日军来跟日本政府谈判,避免他们狗急跳墙发起全面战争,但是蔡锷知道不把包围圈内的部队彻底打成残废的话,他们根本不会轻言投降,在日本进修过军事的蔡锷太了解自己曾经的老师和同学了。
就这样,国防军的三个集团军兵力开始重新进驻之前因为敌人的舰炮袭击而放弃的阵地,并且在炮兵的掩护之下有条不紊的朝着敌人发起进攻。而亲眼目睹第二舰队失败的日军正在士气低落的时候,而且他们的重火力早已损失的差不多了,所以虽然有心反抗国防军的进攻,但是战斗力的差距却让他们不得不一步步朝着海边后退。
面对国防军这样的攻势日军也是非常的无奈,因为国防军在自己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之下采取稳扎稳打的攻势,丝毫没有给敌人任何一点可以利用的破绽。每次进攻之前,国防军都会用炮火先行对可以目标进行一番洗地,然后支援的重机枪和迫击炮等火力也到位的十分迅速,往往在突击步兵刚刚冲过去两分钟之后他们就迅速寻找了合适的地方构架火力阵地。
而日军方面也抵抗的非常顽强,他们虽然损失的所有的火炮和大部分重机枪,步枪也因为很多士兵跳海的时候比较着急所以不够充足,但是他们那顽强的士气却也给国防军造成了不少的麻烦。
日军武器不足,他们就充分发挥每一个士兵的能力,在每一个可以构建阵地的地方都构建着防御阵地,而一旦前面有士兵战死,马上就有空着手的士兵去接过他手里的枪,继续朝着远处的国防军士兵射击。
因为是被动防御的缘故,日军精准的射术也确实给国防军造成了巨大的损伤,不过他们自己在国防军的炮火之下损失的更加惨重,短短五天时间剩下的4万日军就被国防军给消灭了一半,只留下两万人左右被围困在凤山脚下两三公里宽的地方,只有在这里他们才不会遭受的国防军海军的炮击。
而这五天时间里,第二舰队全军覆没的消息也正式流传开来,在中国国内自然是一片欢欣鼓舞,因为现在距离甲午并不是非常遥远,大部分人都清楚的记得甲午年的耻辱,那是国耻,并不会因为清朝的灭亡就消失无踪。
但是在日本国内,则是一片不可思议的表情。在大部分日本人看来,皇国现在正处在一片蒸蒸日上的环境当中,怎么可能在一场十拿九稳的支那战争当中折损了自己海军主力舰队。一时之间,日本国内全面开战和暂时求和两种思想在不断交汇,日本国沸腾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