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之梦_第148章 顺势而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8章 顺势而下 (第2/2页)

开始觉得国防军连日本人都能够击败,自己再跟国防军交手的话是不是有些不自量力了一点。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北洋军阀开始为自己的后路做打算,积攒了足够财富的人自然是准备收拾细软跑路,毕竟这样的局面之下能够积累起巨额财富的人大多都是很征暴敛之徒,他们不认为国防军会给自己一个好的结果,与其留在老窝等待国防军打上门来,还不如早日逃到洋人那里去,至少自己有足够的钱财可以让自己在洋人那里过上人上人的生活。

      而在山东的包围圈当中的日军不足两万人之后,蔡锷开始把最后加入战斗的第五集团军部分部队调到河南战场之上,山东这边大势已定,蔡锷有信心在半个月之内解决剩余的敌人,而第五集团军这些部队放在这里完全没有了用武之地,还不如让他们回转过去,直接帮助河南的国防军攻下整个河南。

      现在的河南也就一个郑县还在负隅顽抗,深知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的曹锟不遗余力的加强着郑县的防御,因为郑县一旦失守的话国防军就可以长驱直入进入直隶了,而直隶的南面可就是他的地盘,到时候自己难道要再一次去做一介丧家之犬?

      不过包围郑县的国防军可不管那么多,他们得到海战胜利的消息还要更早一些,在得到消息之后,他们就知道国防军可以腾出手来收拾北面的北洋军了。毕竟之前对郑县围而不打完全是因为东面有着日本人的威胁,现在看来日本人可以动用的兵力比预想中还要少一些,那自己还有什么好磨蹭的。

      而且第五集团军虽然没有全部开进河南,但是也是大部分部队接近七万多人在集团军司令的率领之下来到郑县外面跟主攻河南的第四集团军汇合,准备把此时困守郑县的几万北洋大军全军歼灭,为国防军的继续北上扫清道路。

      而与此同时进入西北的第三集团军也成功的占据了整个关中平原以及河西走廊上面所有重要的城镇。去年主动进攻国防军损失了自己大半主力部队之后,陈树番维持陕西的统治已经有些捉襟见肘,所以在国防军翻越秦岭之后没有抵抗多久就直接朝着陕北逃窜。而国防军也没有立刻对陈树番赶尽杀绝,而是调转方向向西配合友军部队攻略河西走廊。

      在河西走廊他们第一次遇到了一个麻烦的对手,那就是西北的马家军。说马家军麻烦并不是因为他们实力有多强,而是因为马家军主力部队都是骑兵,机动能力实在太过灵活。而西北大地上基本没有什么基础设施,导致国防军的补给线非常容易被来去如风的马家军骑兵侵扰,虽然每次都无法给国防军造成太大的伤亡,但是频繁的sao扰也是让国防军防不胜防。

      所以在拿下了河西走廊重要城市之后,国防军留下一些从四川调集过来的地方部队,带着俘虏的甘军和土匪开始在西北修建一些简易的公路,而自己的主力部队则是开始朝着陕北进发。正好这个时候山东胜利的消息传到了西北,所以国防军在陕北的行动那叫一个顺利,陕北的地方军阀完全可以用望风而降来形容。

      毕竟近代以来陕西都是一个比较贫困的地方,所以并没有什么实力太强的军阀出现,在面对可以打败日本人的国防军的时候,不管是那些军阀还是他们手底下的士兵,都没有什么抵抗下去的信心。

      国防军几乎是用行军的速度在短短半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就拿下了整个陕北,而此时距离山东胜利的消息传遍全国还不到十天。在拿下陕北之后,国防军开始了暂时的休整,一方面整理一下刚刚被占据的地方,另一方面则是决定一下下一步主攻的方向,是继续北上进攻绥远,还是东进拿下整个山西,然后跟刚刚拿下河南的两个集团军一起进攻直隶,拿下这个北洋集团的老巢。

      而郑县的北洋军在国防军猛烈的进攻之下还是只能选择撤退,毕竟汇集了两个集团军兵力的国防军战斗力实在太强了一些,北洋第三师战斗力充其量跟普通国防军部队差不多,而其他北洋部队在国防军面前根本不够看的,所以在郑县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之后,这些北洋军不顾曹锟和吴佩孚的意见,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撤退。见此情况,曹锟也只能带着部队直接撤退到了邯郸,把整个豫北拱手让给了国防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