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2章 落幕 (第1/2页)
1919年的7月底,整个中国的目光都击中在了平津地区,因为这里正酝酿着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战。如果北洋败了的话,那么没什么好说的,中国又一次迎来了改天换地的日子,国社党这个崛起不到十年的政党即将获得统治全国的权利。 而如果北洋侥幸获胜的话,那么亲手终结了满清统治的北洋集团就还能够继续苟延残喘一段时间,一旦时局有变的话,没准还能够拥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当然,在绝大多数消息灵通的人看来,北洋已经没有太大的机会了,毕竟现在除了西北的宁夏和新疆之外,掌握在北洋手里的地盘就只有半个直隶和东北三省了。 在这种生死存亡之际,北京的达官贵人们自然没有了寻欢作乐的兴致,就连普通百姓消遣的勾栏瓦舍天桥马路等地方也没有了往常的热闹,大家都安安静静的躲在自己家里等待战事的结果,一些胆小的人家更是早就收拾细软准备躲到深山里面去躲避兵灾,这些年连年战乱,大家实在是被乱匪乱兵给惊吓得不轻。 不仅是中国,就连各国列强也在不断关注着这场即将爆发的决战,毕竟这是关系到整个中国局势走向的一场至关重要的战斗。不过现在列强就算想要干涉双方的战斗也是有心无力,毕竟他们现在正在试图从东西两路干涉苏俄的革命,更何况刚刚经历了世界大战和大规模流感的各国都是元气大伤,没有更多的实力可以投入到远东参加战争。 更何况周泽端本来就一直对列强不感冒,虽然他没有牛笔轰轰的直接宣布废除所有跟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是对各国主动派出来接触的使节却是能避就避。如果这些使节去找名义上的国社党政府主席的话,那么周邦齐这个老狐狸会让他们体会什么叫做滑不留手老jianian巨猾。 在交战双方有一方根本没有意愿跟他们接触的情况之下,这些经验丰富的外交使节也没有了发挥自己优异口才的余地,只能坐等战争的结果出来,然后在根据战争的结果来选择自己的对策。 不过,这场万众瞩目的大决战并没有像大家所预测的那样,由双方经过激烈交战然后决出胜者,而是一开始就朝着不利于北洋政府的方向发展。从补给上来看无疑是主场作战的北洋拥有更多的优势,他们在直隶经营多年,可以说在这里积累非常深厚。 同时因为多年的积累,北洋对直隶的山山水水都非常熟悉,甚至交战地区的很多民众都跟北洋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不断向北洋军报告着国防军的动态,帮助北洋军收集物资和搜集情报。 而国防军方面看似远离自己的核心地盘作战,但是在攻入冀南之后已经掌握了绝大部分的京汉铁路,从而使得国防军的后勤补给可以快速的通过铁路运送到前线,大大提升了前线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 与此同时国防军到位的大军数量也远高于北洋军的数量。现在的北洋军在损失了南方大片土地之后已经只有不到20万人了,而且其中还有很多是国防军开始北伐之后被北洋政府强行征召的乌合之众。而国防军方面第三集团军已经解决了察哈尔境内遗留的北洋部队,正在从张家口东进,准备占领承德然后跟南面的友军一起包围平津。而停留在德州的第六集团军所部也已经进入了沧州,所以北洋军这次要面对的是整整四个集团军超过30万人的国防军部队。 同时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北洋自身的成分太过复杂,内部矛盾也实在不少,所以国防军在包围平津之后很快就发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变化,那就是北洋军当中有人率先朝国防军投降了。 投降的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有名的倒戈将军冯大帅。这冯大帅投降原因之一是发觉国防军实力更占优势,四个集团军在前线的统一指挥之下已经对平津地区展开了包围,以冯大帅对北洋军的了解,北洋很难在这次决战当中获胜。 另外在曹锟损失惨重的情况之下,北洋当中皖系一家独大的局面更加明显,而冯大帅正好跟皖系有着深仇大恨,对他有着提拔之恩,同时也是他妻舅的陆建章正是被段祺瑞手底下的头号心腹徐树铮所强杀。 陆建章此人固然是在历史上留下了贪财之名,同时因为自己的贪财与残暴还丢掉了陕西督军的位子,但是对于冯玉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