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之梦_第162章 出巡(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2章 出巡(二) (第2/2页)

中国之后更是能够从具体的数字当中窥见一些端倪。

      去年统一全国之后,国社党政府一共设立了2000多个县级行政区,而从今年年初各地报上来的报告来看,去年这2000多个县级行政区当中就有300多个县发生了轻重不一的自然灾害。

      在南方各省当中这些灾害以水灾居多,经常是夏天一场暴雨下来就听到哪里哪里又有决堤发生,又有多少人家被洪水所淹没,多少良田被大雨所摧毁。对于这种情况周泽端也非常无奈,他那里现在却是可以从系统当中兑换出大量的工程技术,但是现在的中国根本没有那个实力去大规模的修建水利工程,只能是让各地政府引导农民自发修建一些水利工程起到一些防汛减灾的作用,只要不是那种太大的灾害的话勉强也能够抵挡一段时间。

      而这段时间来到北方之后发现北方的灾情还要更严重一些,因为跟基本都是水灾的南方比起来,北方的灾情种类更多,影响更大。

      比如他们刚刚经过的山东地区,去年就有好几个县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旱灾,很多土地因为正在需要水分的时候遭受了旱灾说以收成大减,很多人家只能收到平时三成左右的口粮。而旱灾之后蝗灾也紧随着到来,把很多农家紧急播种的一些蔬菜什么的全部啃食一空。

      好不容易熬过了去年之后,很多家庭在今年实在是熬不住了,虽然政府出资帮他们完成了今年的春耕,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暂时逃离了自己的家乡,来到了传说中的津门码头来讨生活,只要能够坚持到今年秋收,他们就可以继续回到家乡去过安稳的日子。只不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今年干旱的可能也不小,只是这些农民暂时还不知道。

      在见到天津市的领导的时候,发现天津的官员们也在为这样的情况而犯愁。毕竟逃难来的都是共和国公民,自然不可能把他们驱逐出天津了事。但是这些人来到天津后基本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毕竟他们一没有技术二没有知识文化。

      但是天津现在就这么大一个城市,所能够容纳的纯体力劳动者是非常有限的,而这些难民在生存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之下,很容易走上铤而走险的道路,所以最近天津的治安也因为这些难民的到来恶化了不少。

      对于这样的现状,周泽端也觉得颇为棘手。这个年代治理这个国家所需要面对的对手不仅只有顽固的封建残余,虎视眈眈的帝国主义列强,隐藏起来的野心家还有一点不给穿越者面子的老天爷。其他的敌人都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对抗,唯有这天灾是周泽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

      不过针对天津这种情况,周泽端还是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个是在华北大规模的推行棉花种植来替代部分的粮食种植,毕竟跟粮食种植比起来,棉花的需水量要小不少,针对目前这种旱灾频发的情况来说更为适宜一些。而等棉花种植规模发展起来之后,周泽端认为可以在华北地区建设几个大型的纺织厂,用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来吸纳大量的难民人口就业。

      不过这样的对策还是有些治标不治本,所以周泽端准备赶紧开始实施移民计划,把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人口过多并且自然灾害频发的华北西北地区人口大量迁移到地广人稀的东北地区。

      现在的东北比几十年后的东北人口还要稀少的多,后世兔党建国之后东北都是号称北大荒,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甚至号称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对于此时多灾多难的中国来说,辽阔富庶的东北无疑是最为适合迁移这些生态难民的地区了,毕竟其他自然条件跟东北差不多的地方所能容纳的人口也差不多到达了上线,只有一个东北地区还没经历过太多开发,能够容纳这么多人口。

      不过在决定移民之前还是要去了解以下东北的实际情况,到他现在的位子任何决定都不能随便一拍拍脑袋就能做出的,不然的话很多他以为是好的命令到了下面之后就可能演变成为劳命伤财的政绩工程,这个脆弱的国家可禁不起那样无谓的折腾。所以周泽端在天津视察完毕之后并没有赶往近在咫尺的北京,而是直接坐火车从京奉铁路赶往了奉天省,他需要尽快了解一下东北的情况,然后回到南京发布命令,因为他已经接到了河北那边的报告,今年河北南部已经出现了持续干旱的迹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