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离火真诀 (第1/2页)
眼前混沌沌一片,恍惚兮神魂飘飘荡荡,犹若鸿毛游离,轻忽所以。又似乎处身于数九寒冬,风霜飘零时节,楚歌朦胧中感到全身上下冰寒刺骨,只觉此次意识浑噩大不同与先前羽羲之元神现身附体一刻。 方才羽真人显露真身时,虽占据楚歌识海,但并未吞掉楚歌元神,故而楚歌那时尚能对外在事物感知,便如同亲历,纵然未可知是何因由,却也对周遭有所真切体会。断然不似此番,只觉通体浑身不适,犹若冰火两重天般极致,周身经脉火烧火燎,疼痛难忍,偏偏又是饱受一阵剧痛之后,经脉又迅速回复,并酸麻难耐,似初生新rou般勃发茁壮。 同时识海内一片混乱,各种千奇百怪的文字口诀飞舞激扬,倏忽来去,还未来得及看清,又马上涌出更多,明明对这些文字分毫不识,偏偏又看上去如此熟悉,亲切,似曾相识想要触碰的感觉,更令楚歌惊奇。 此刻眼前飘扬的种种莫名诀法,对楚歌此番的吸引力丝毫不亚于科举后放榜时的迫切。 看着那些毫光大放,飘荡来去的仿佛先秦小篆体述就的文体,楚歌蓦然没来由的内心涌出阵阵激荡之意,与之共鸣。恍惚间化身为九天之上的仙人之流,顿觉天下似无不能之事,无不可之事。九州浩大,森淼难穷其尽,但此际血气上涌,忽大有一探其浩渺之意,凡此种种心思,尽皆天马行空,大有思古慨今,飘飘然若乘风直上九霄之意。 凝神细视之下,楚歌才发觉,广阔识海里无尽的诀法奥义果真是用的先秦小篆体之文写就,侧身匆匆一瞥,只感其读来朗朗上口,似包涵无穷至理于其中,细细思索之下,却立觉其言似是而非,楚歌状若明白了什么,一紧之下,却又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抓住。隐藏在这纷繁文论后面的至义,就像是遮挡在云雾后的神女一般,如何也看不清其真面目,楚歌总是有心撩拨,发现神女始终若即若离,徘徊其侧。 思潮汹涌起伏,整个识海内波涛卷澎,万丈碧光回旋蛇舞,此起彼伏,煞为壮观,阵阵光浪中盘绕的术决,上下翻滚,如同点缀在广袤无垠的夜空中的点点繁星,璀璨闪耀,光芒慑人之极。 正自楚歌被这些从未见过的新鲜事物所着迷,沉浸于术法奥义上所描述的无穷大道之际,识海内突响起羽真人那哂然的笑声:“小子,你可是对这些世人眼中的仙道之术有所领悟,嘿嘿,这可是三界内多少修行人士所梦寐以求的东西,却这般被你轻而易举窥见,若被那些自命正派清高的牛鼻子老道知晓了,怕是会气得三尸神暴跳,直接飞升吧。哈哈。” 不待楚歌接口,又复长笑道:“无妨无妨,你我二人本不该有所因由,却是我有意逆大道而行,如今便是由得你去翻阅此中典籍,领悟的多少,便是你个人的造化了。嘿嘿,也不知你这命中紫薇之人,究竟能否破解这三生之谜。” 言毕,碧光疾卷,识海内气浪交叠,朝着楚歌吞溺而去,瞬间便包裹了楚歌身影。 待到楚歌回过神来时,发觉自己正立身于识海正中,脚下所立云雾蒙蒙,身畔仍是方才所见景象。其实识海无穷无尽,也没有方位可循,之所以言是正主中位,乃是楚歌发现所有所见的法术都围绕在自己身边无尽飞旋,环绕飘荡,并缓缓皆化为书简,凌空无序排列。 见状楚歌顿觉好奇,心痒难捺之下,便随手取了左侧上下滚动的两简,并信手展开书简阅道,只见第一卷书简用小篆标注,上书—《离火诀》,楚歌当下品读一番,全文并不长,寥寥数百字而已。 然细细研读之下,读完楚歌顿觉茅塞顿开,仿佛天地气象为之一新。他虽不知修道之人如何修术练法,但却懂得天地间大道相通,凡事无不是由简入繁,追其本源,万物本就是道,所其所在,皆为天地一象。 就像是先秦儒教大家孟子所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哉!”大儒究文习礼,效法自然,本就是在窥探大道,谋求造化,天地间浩然正气加身,正是于至理有得之相。 心中感怀甚多,故而楚歌精神大振之下,一气呵成通篇读完,只觉获益良多,纵是自身不会法术,或有遗憾,却也令自己受益匪浅。 合上书简细细品味时,羽羲之也未打扰,显是知晓楚歌正自消化体悟。半晌,羽真人轻笑道:“好你个小子,竟然是《离火诀》,要知道,这可是上古大荒时,土族大神火神祝融所著,寡人为了这残本,当年可是劳心劳力,费劲了心思,这才得手。不成想,这般便宜了你小子。” 楚歌惊喜不定,就是再愚笨不堪,也该知道这神仙般的人物是在教化自己,虽不知如何得来的洪福,心中或有所怀疑,口中却恭敬的感念道:“晚生三生有幸,得遭前辈教诲,晚生虽不知法术修行,然此番点拨,却也是受益匪浅,前辈恩德,晚生三世不忘。” 羽羲之听罢楚歌这番话,默然片刻,随即朗声笑道:“三生有幸,三世难忘。三生!三生!哈哈,好你个小子,记住你说的话,寡人倒要看看,你如何三生难忘,怕有一日,你会终悔这三世之约。哈哈。” 笑罢,羽羲之又问道:“小子,怎不看看那另外一卷,寡人也好奇的很,想知道你这小子究竟会拿到什么?也不知你小子,,”话音未毕,羽羲之的声音随着楚歌的动作戛然而止。 楚歌已然依言翻开了得到的另外一卷书卷,见到外面什么也没有写,也没在意,便顺势展开,一怔之下,发现这卷书明显不同于先前那卷,手中所拿之物分明是有人手书上去,若说先前那还是先秦小篆文体,那么这卷便是很明显的大唐风味了。 彼时大唐开国已然百余年,文风之盛,早在开元年间便已登峰造极,各种文体诗篇层出不穷,眼花缭乱,文风华丽璀璨,故而这篇手书中的唐文行风入目之下,读来便知。 一怔之间,楚歌对此更是好奇,顺着手稿痕迹,不自觉中便将其念出来:“吾余此书于世,留待有缘之人。泊舜笔”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古朴芸香的字迹,众生万物皆为本的仁心。 只觉书稿之人心怀戚戚,满心诚敬之意,对这天地大道似有一番别样的独特见解,于风月雪花,秋霜夏露,乃至这生灵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均是有所感慨。既像是佛家倡导的众生平等,但却又并未在谆谆的导人向善,如大师般的苦口婆心;仿似是道家的无为而为之心,偏偏通篇上下并未是不带一丝烟火气,似逍遥神仙般的两袖广厦。 既如仙声之渺渺,又如梵音之浩浩。 这是何等的风采,何等的超然物外,风轻云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