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太平余脉 (第2/2页)
热看着手中的小令,于此同时,他并未停下手中的动作,更是加紧施法念咒。道道五色光彩便愈加急切地自他手中涌出,朝着天际的五团光晕处流去。 天空流光溢彩,五团光晕耀华生辉,在那小令的五色光芒注入后,五团光晕便开始缓缓流动,徐徐偏转,并隐然间生出阵阵风雷之音。 道人满面凝重,仔细地注视着眼前发生在一切,生怕漏掉了任何一个环节,生出不妥来。 气浪旋转越来越迅疾,隐隐中道道呼喝声传出,气浪盘旋中,五团光晕的光芒不但丝毫未见颓势,反而变得愈加鲜亮,愈加夺目,一时在空中给人一种恍若星辰,万千荧光纷飞流舞的感觉。 楚歌惊讶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道术一途,在此颠覆了他以往的认知,他从来不知道,原来道法竟也可以这般令人炫目神驰,生天地之辉。 就在楚歌心旌摇曳之际,忽觉一道极为炫目的亮光照亮了整片岛屿,他大惊之下忙凝神四扫,还只道是藏身之所被那几名神秘的道人识破。结果一看,并非如此,而身旁的洛情儿也是一副震惊之色,仰着头看着光晕集结的夜空。 好奇下,顺着洛情儿目光看去,楚歌登时只觉心神一震,视线停滞在天际,再也无法移开。 夜空中霓光冲射,流丽万端,楚歌只以为是那神秘灯笼发出的霞光。凝神再看,却见那眩光来自极远的天幕,像是霓霞云海滔滔翻滚,时而姹紫嫣红,时而橙黄青碧,瞬息万变,天海尽染。 又像是无数七彩纷呈的流沙被狂风吹卷,漫天飞舞,聚合离散,幻化出绚丽夺目的图案,待要细看,却又变成了另一番光景。 别说是楚歌,就连曾随白帝遍历九州的洛情儿也是从未见过这种瑰丽万千,奇异莫测的景象,登时两人呼吸顿止,心迷神嘴,怔怔地仰头凝视,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眩光映在洛情儿纯白无暇的面庞上,更添神秘梦幻,她美目迷离,呢喃自语道:“这莫非便是轩辕黄帝时的五色烟华么?” 楚歌恍若置身另一片天地,听到她的低低诉声,缓缓叙道:“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如此流丽万千的景象,也只有天界的仙女在银河沐浴,浣洗彩纱才得见……” 莫说是楚歌、洛情儿两人,就连是那一众的神秘道士此刻也被那绚丽新奇的天地景象所震慑,尤其是作法正中的道士,他身躯颤抖,呆呆地仰着头,石头似的木然看着,半晌才梦呓似的自言自语道:“五行聚合,北斗神兵。五色烟华,九州云定。师尊诚我不欺,诚我不欺,如今终于是我太平道入世之机!” 语声颤抖,激动不休,显然是仍未从方才的震惊中恢复过来,不经意下说出了埋藏在心底多年的隐秘也仍不自知。 围拢的众弟子听闻那道人的自言自语,登时才幡然醒悟,立马起身聚集,纷纷手抚胸口,语气颤抖,激动地宣誓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太平道! 楚歌悚然动容,听到这里,他如何还不明白眼前这群处处透着神秘的道士,正是昔年作乱天下,图谋自取的太平道余脉! 他与洛情儿相视一眼,谁都没有想到此时此地,在这离中土数万里之遥的南海,一座无名岛屿上居然正有一群昔年的太平道教士,妄图倾覆天下! 太平道乃是昔年修士张角所创,他事奉黄老道,在传道过程中,以黄老善道教化天下,民众甚为信服,就连不少官吏士绅也成为其忠实信徒。短短十数年间,大汉天下一十二州,便有八个州几十万百姓参与其中,更甚不少信徒弃卖财产,流移奔赴,一时声威浩大。 东汉末年,九州灾荒频发,官吏横行,以致天下民不聊生,最终太平道于东汉灵帝甲子年爆发起义,其时终天下大乱。 大汉七州二十八郡,在短短的一月之内,便战事四起,各地州郡失守、吏士逃亡,一时震动洛阳。 这便是绵延大汉战事二十余年的黄巾之乱! 其后多年征战,不知何故,张角战死,黄巾群龙无首,最后为朝廷镇压,乱势被灭。至此一役,大汉再不复昔日荣光,终于气数殆尽,九州易主! 不成想,时隔数百年后,竟在此地,还有太平道余脉,图谋天下,楚歌心中的惊骇忧惧可想而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